国庆节,秋风送爽,金叶满枝,整个滨海市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李明宇无意间瞥见了一则宣传广告,上面赫然写着“苏晴个人画展——救赎之路”,地点正是苏晴家的美术馆。苏晴,这个名字对他而言......
走进美术馆的大门,一股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与外界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馆内灯光柔和,每一件展品都被精心布置,仿佛在诉说着各自的故事。李明宇沿着蜿蜒的展道缓缓前行,目光在每一幅作品上停留,试图从中捕捉到苏晴这些年来的心路历程。
当他踏上二楼的展区时,一幅画作突然映入眼帘,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瞬间照亮了他的心灵。这幅画名为《救赎》,画面以深蓝和蓝绿色为主色调,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画中的主角是一个深灰色的少年,他**着全身,却并非以一种暴露或挑逗的方式呈现,而是以一种极其隐晦、近乎抽象的手法勾勒出来。少年双臂紧紧抱着膝盖,身体蜷缩成一团,仿佛是在寒冷的冬夜中寻找一丝温暖,又似是在无尽的黑暗中寻求光明。
李明宇站在画前,久久无法移开视线。他感到自己的心跳与画中少年的呼吸似乎产生了共鸣,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在他胸中翻涌。渐渐地,他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幻觉,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画中的少年,置身于那片深邃的蓝绿色背景之中,感受着那份孤独、迷茫与渴望救赎的心情。
幻觉像潮水,一层层漫过脚踝、胸口、鼻息。李明宇站在蓝绿色的深渊前,看见少年缓缓抬头——那张脸没有具体五官,却像一面擦得发亮的铜镜,映出十二岁的自己:校道两旁的梧桐刚刚抽芽,他捧着新发的课本,纸页在阳光下透出毛边,像某种未经切割的信仰。那时的他,会把“善良”两个字写在橡皮擦上,每用一次就默念一遍;会为了扶起摔倒的陌生同学,而错过整节早读;会在父亲第一次被债主堵在工地门口时,仍相信“只要听话,就不会有事”。
可后来,纸被揉皱了。母亲病房的消毒水味、父亲工地上摔断的两根肋骨、“等明宇考上清北大学,咱们家就算熬出头了”的窃窃私语……像一排排钝齿,慢慢啃噬掉白纸的边缘。他学会把嘴角压成一条平直的线,学会在夜里用指甲掐自己保持清醒,学会把“善”折进书页最深处,只露出“对”与“错”的锋利棱角。于是世界便只剩下两种颜色:有利于生存的,与不利于生存的。
此刻,画中的少年蜷缩成胚胎,深灰的皮肤是铠甲,也是囚笼。李明宇忽然明白——那层冷灰并非污垢,而是当年掉落在伤口里的自己:被反复摩挲、被体液浸泡、被时间风干的“最初的善”。它没有被丢掉,只是被掩埋,像一幅被颜料反复覆盖的底稿,静静躺在最底层,等待一次不可能的显影。
就在他几乎要伸手去触碰少年肩膀时,身后传来极轻的脚步声。木地板发出“吱”的一声叹息,像画布边缘被撕开一条细缝。苏晴的声音从缝隙里漏进来,低而柔,却带着回声:
“这幅画……我画的是自己。”
“我本以为,”她顿了顿,目光穿过他的肩膀,落在少年蜷缩的脊背,“我是前世的你,你是轮回后的我。”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情感如同深埋地底的陈年佳酿,愈久弥香,却也带着几分苦涩与沉醉。苏晴与李明宇的故事,便是这样一段复杂而深刻的情感纠葛,它超越了时间的界限,缠绕在两人的灵魂深处,如同宿命一般无法挣脱。
那是一个春日午后,阳光透过嫩绿的树叶,洒在清北大学的林荫道上,斑驳陆离。苏晴,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女孩,拥有着令人羡慕的背景与资源,却偏偏对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少年——李明宇,一见钟情,两人的相遇,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晴与李明宇的关系逐渐升温。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漫步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分享着彼此的梦想与烦恼。苏晴用她的温柔与体贴,为李明宇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色彩。
在面对苏晴那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物质上的帮助时,李明宇的内心逐渐产生了变化。他开始感到自卑,感到自己在苏晴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力。他的自尊心作祟,让他无法坦然接受苏晴的好意,更无法忍受别人在背后对他的指指点点。
于是,他开始刻意疏远苏晴,甚至在一些场合下对她冷言冷语。他的行为让苏晴感到困惑与痛苦,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那个温柔体贴的男孩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她试图挽回这段感情,却总是被李明宇以各种理由拒绝。随着时间的流逝,李明宇心中的恶魔悄然苏醒。他开始利用苏晴对他的感情,以及她家庭的经济支持,来满足自己那日益膨胀的自尊心与虚荣心。他不再拒绝苏晴的帮助,反而主动索取,甚至在某些时候,将苏晴当作了自己炫耀的资本。然而,真相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残酷。李明宇对苏晴的利用,早已超出了她的想象。他不仅在物质上依赖苏晴,更在精神上对她进行了无情的操控与剥削。他让苏晴相信,只有他才能给她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快乐,而离开了她,她将一无所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人李建国请大家收藏:()铁人李建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