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见龙在田

《江城日报》文艺副刊的版面,素来是报纸上最不受重视的角落,通常被一些酸腐文人无病呻吟的诗词或是枯燥的地方志趣闻占据,读者寥寥。

然而,这一日的清晨,当派报员将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送入千家万户、报亭店铺时,一些习惯性浏览副刊的老读者,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不同。

在副刊一个相对显眼的位置,刊载着一篇名为《聂隐娘》的传奇小说,作者署名——林砚。

这个名字,对于关注近日城中热点的人而言,已不陌生。

文庙钟鸣、诗剑败敌、少年中国说……一系列事件早已让“林砚”二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如今,这位风云人物竟然开始写小说了?而且是在《江城日报》的副刊上?

好奇之下,许多人抱着或质疑、或期待、或纯粹看热闹的心态,开始阅读这篇小说。

开篇依旧是那古朴精炼的文字:“聂隐娘者,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见隐娘,悦之……”

寥寥数语,便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一股浓郁的传奇气息扑面而来。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们渐渐被吸引。老尼的神秘莫测,隐娘的天赋异禀,深山学艺的奇诡经历……情节环环相扣,笔法老辣,完全不像是一个少年人的手笔。

更令人称奇的是,文中对剑术的描写,并非当下流行话本中那种直来直往、只重威力的蛮干,而是充满了“妙手空空”、“人莫能窥其用”的玄奇意境,仿佛真的存在一种超越寻常武道的“剑仙”之术。

“这……这写的是武道吗?怎么感觉不太一样?”

“这文笔,绝了!比那些武者传记好看多了。”

“聂隐娘十岁就能被高人看中,我呢?唉……”

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的感受,一些文人雅士,惊叹于其文辞的古雅与叙事的张力;一些普通市民,则被其新奇的故事和侠女形象所吸引;而少数有心人,则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道”的气息。

墨香书局外的动静则更为直接。

一大早,王掌柜就指挥着伙计,将一块新制作的、用遒劲字体书写着“新刻传奇《聂隐娘》,文曲星林砚首部侠义奇书,限量发售!”的牌子,郑重地立在了书局门口。

牌子旁边,还贴着一张精心誊写的第一回内容简介。

这略显夸张的宣传语,立刻吸引了过往行人的注意。

“文曲星林砚?是那个林砚吗?”

“他还写了书?”

“走,进去看看!”

不少被近日传闻勾起好奇心的市民,以及一些本就喜欢读杂书的闲人,纷纷涌入了平日里门可罗雀的墨香书局。

王掌柜早有准备,将首批赶工刻印出来、还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线装书《聂隐娘》(第一卷)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书页用的是上好的毛边纸,印刷清晰,装帧古朴,一看便知是用了心的。

价格定得不高,王掌柜谨记林砚“重在传播”的嘱咐,即便如此,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买一本书也是不小的开销。

但今日,或许是“林砚”名头的吸引力太大,或许是那简介确实勾人,竟陆续有人掏钱购买。

“给我来一本!”

“我也要一本,看看这文曲星写得到底有多神!”

“这书印得不错,比那些粗制滥造的画本强多了。”

王掌柜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乐开了花,皱纹都舒展开了,他已经很久没见到书局如此热闹了。

他一边收钱递书,一边不忘向顾客保证:“诸位放心,此书乃林公子亲笔所作,文采斐然,故事奇绝,必不让诸位失望!”

校园内,关于《聂隐娘》的讨论也悄然兴起。

课间休息时,不少学生都在传阅着从家里带来的《江城日报》,或者炫耀着刚买到的《聂隐娘》第一卷。

“你看这段对剑术的描写,太玄了!‘但觉寒风飒飒,毛发倒竖’,这感觉,比郑老师讲的罡气外放还让人身临其境。”

“我觉得隐娘她爹聂锋的反应才真实,女儿被带走,又惊又怕,哈哈!”

“林砚也太厉害了吧?文武双全不说,写小说也这么好看!”

文科生们扬眉吐气,仿佛这小说的成功,也是他们整个群体的胜利。

就连一些武科生,也忍不住偷偷借来观看,看完后虽然嘴上不说,但眼神中的惊异却掩饰不住。

这种将“武”与“奇”、“侠”与“情”完美结合的故事,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赵强缩在角落里,看着被众人围捧的报纸和书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本想嘲讽几句“不务正业”,但想到林砚那日的雷霆手段,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能恨恨地撕扯着手里的废纸。

苏沐清也拿到了一份报纸,她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仔细读完了《聂隐娘》的第一回,清冷的眼眸中,异彩闪烁。

她关注的,不仅仅是故事的奇诡,更是其中蕴含的那种对“技近乎道”的剑术追求,这与她苏家武道中强调的“意在剑先”隐隐有契合之处,却又更为超脱和玄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请大家收藏:()我在高武世界当文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