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咏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龙城饮刃堕星躔,参合陂荒铁甲湮。
垂训空悬金柝冷,烽烟尽染裂缣篇。
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这位鲜卑贵胄登场时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仿佛自带BGM(背景音乐)。然而,退场时却只剩仓皇背影和一片狼藉的舞台事故现场,BGM也切成了凄凉的二胡独奏。慕容宝同志,用他跌宕起伏(主要是跌宕)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开局王炸,结局渣渣”。
一、 起手天胡:太子爷的“华丽”转型记
慕容宝同志,绝对是十六国时期“投胎学”的优等生代表。他手里攥着的,堪称是顶级SSR(稀有卡牌)出生卡。老爸是威震北方的战神、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老妈是正宫皇后、出身段部鲜卑名门的成昭皇后段氏(第一任)。公元358年(或355年,史载有出入,但学界多采358年说),他降生在信都(今河北衡水),小名“库勾”,标准的鲜卑顶级贵族配置。这起点,让多少同时代的枭雄羡慕得后槽牙都咬碎了——比如隔壁那位正在草原上吃沙子的拓跋珪小朋友(后来的北魏道武帝)。
按说,这剧本就该是躺赢的节奏。然而,年轻时的慕容宝,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地主家的傻儿子”。《晋书·慕容宝载记》一点没给这位未来皇帝面子,直接盖章定论:“少轻果无志操,好人佤己。”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小子啊,轻浮冲动没担当,胸无大志,还特爱听马屁精忽悠。整天游手好闲,信用度基本为零。十六岁那年,跟着老爸慕容垂逃离内斗成风的前燕,投奔了前秦天王苻坚。在苻坚手下,靠着老爹的面子,勉强混了个“太子洗马”(太子的跟班兼老师,但当时苻坚太子是苻宏,这官有点虚)、万年令(京城郊区县令)之类的闲职,属于典型的“镀金型”官二代,政绩?不存在的。
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公元384年。那年头,苻坚在淝水之战被东晋揍得满地找牙,前秦这艘大船眼看要沉。慕容垂这位老船长,瞅准时机,果断拉起队伍单干,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宣布复立燕国(史称后燕)。就在这风云激荡的时刻,二十九岁的慕容宝同志,仿佛突然被一道名为“责任感”的闪电劈中(或者更可能是嗅到了权力顶峰的香气),瞬间“开窍”了!他开始“砥砺自修,敦崇儒学”——简单说就是疯狂补课,恶补儒家经典,把自己包装成知书达理的文化人。同时,“工谈论,善属文”——练就了一副好口才,写文章也像模像样。最关键的是,他学会了“放下身段”,对父亲身边那些能递上话的近臣,态度好得不得了,小恩小惠不断。这套“形象重塑工程”简直堪称古代版的“人设营销”,效果拔群!
朝臣们被这位“浪子回头”的太子爷感动(忽悠)得热泪盈眶,纷纷点赞:“宝公子真乃贤德之人啊!国家有希望了!”连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爹慕容垂,也被这“华丽转身”迷惑了双眼,觉得这个儿子虽然早年有点不着调,但现在看来,“器识沈敏”,能继承咱老慕容家的江山!于是,太子之位,稳稳到手。
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女人!慕容垂后来续娶的皇后段元妃(慕容宝的姨妈兼后妈),就是个明白人。她冷眼旁观,对慕容垂发出了堪称史上最精准的“职场评估”之一:“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 翻译一下:太子这人吧,表面看着挺体面,但骨子里优柔寡断。太平年月或许能当个不错的守成之君,可要赶上乱世危局,他绝对扛不起担子!这预言,精准度堪比GPS定位,简直让人毛骨悚然。可惜,被儿子“新形象”蒙蔽的慕容垂,不仅没听进去,反而怼了回去:“你想让我当晋献公吗?”(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慕容垂这是在指责段元妃离间他们父子)。得,自己把路堵死了。
二、 登基即“癫疯”:骚操作三连击,招招致命
公元396年四月,一代雄主慕容垂病逝。慕容宝同志,终于熬成了“宝总”,哦不,是“陛下”!他踌躇满志地坐上龙椅,改元“永康”。然而,历史很快证明,他这个“永康”,注定是“永不康”。新官上任三把火,慕容宝陛下这“三把火”烧得那叫一个惊天动地、鬼哭神嚎,堪称“亡国三连击”。
第一把火:逼杀后妈,自毁长城!
刚坐上龙椅,屁股还没焐热呢,慕容宝的第一道“圣旨”就让人大跌眼镜——不是稳定朝局,不是安抚民心,而是急吼吼地派人去威胁自己的继母、那位看透了他的段元妃!他派了自己的弟弟、赵王慕容麟去传话(让兄弟去干这种脏活,真是“兄友弟恭”啊),大意是:“老妖婆!你不是总在先帝面前说我坏话,想废了我吗?现在先帝走了,你的好日子到头了!识相的赶紧自己了断,不然我灭你全族!”段元妃何等刚烈,闻言怒斥:“你们兄弟逼杀继母,天理难容!这江山,必亡于你手!”骂完,这位见识不凡的奇女子,慨然自尽。慕容宝陛下,上任第一天,就给自己头上扣了个“逼杀母后”的超级大黑锅!朝野上下,目瞪口呆,心寒不已。这政治智商,基本告别自行车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总结慕容宝的军事艺术:打仗水平? 基本等于零。轻敌、寡谋、犹豫、临阵失措是他的战场标配。
坑队友能力? 天下无双。两次大战,葬送二十万精锐,附赠大片国土。
逃跑速度? 绝对冠军。弃军保命,溜得比谁都快,还顺手给追兵增加了“捡装备”的乐趣。
对士兵关怀? “贴心”地让大家冬天轻装跑路,免费体验“冰河世纪极限生存挑战”。真是“爱兵如子”的“好”皇帝啊!(此处应有反讽的掌声)
四、众叛亲离大乱斗——亲戚朋友齐上阵,目标:干掉慕容宝!
军事上连续送完“双杀大礼包”,后燕内部彻底炸锅了。慕容宝成功地把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吃鸡”战场,而他自己,就是那个被所有人追着打的“天选倒霉蛋”。亲戚朋友们纷纷表示:“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宝哥,你该让位(让命)了!”
1. 慕容麟叛乱:亲弟弟的“皇帝体验卡”
赵王慕容麟,慕容宝的异母弟,一直是个野心勃勃的主。柏肆大败后,后燕都城中山被北魏大军团团围困(397年)。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慕容麟同志不仅不想着守城,反而琢磨着:机会来了!他勾结尚书慕舆皓,策划了一场刺杀皇帝慕容宝的阴谋。结果,阴谋败露(慕容宝别的不行,保命嗅觉一流),慕舆皓被杀,慕容麟一看不妙,脚底抹油,溜出城投奔了丁零人。这还不算完,后来他趁着后燕在河北的统治崩溃,自己拉杆子称帝了!虽然没蹦跶多久就被干掉了,但他成功地在后燕的伤口上又撒了一大把盐,加速了帝国的分裂和崩溃。亲弟弟带头造反称帝,慕容宝这“兄友弟恭”做得真“到位”。
2. 慕容会兵变:好大儿的“父慈子孝”
慕容宝废掉慕容会太子之位这步臭棋,终于迎来了残酷的清算。慕容会对老爹和弟弟慕容策的怨恨,如同火山般爆发。他联合部将仇尼归等人,悍然发动兵变!目标直指他的叔叔们——慕容农和慕容隆(都是慕容垂能征善战的儿子,慕容宝的弟弟)。结果,慕容隆被杀,慕容农重伤。慕容宝一看儿子都反了,吓得魂飞魄散,带着老婆孩子和小太子慕容策,一路向北狂逃,躲进了龙城(今辽宁朝阳)。慕容会杀红了眼,一路追杀到龙城,把老爹围在城里猛攻。眼看慕容宝就要上演“被亲儿子弑父夺位”的终极惨剧,他手下一个叫高云(后来也当了皇帝)的猛将站了出来,奋力击退了慕容会,暂时保住了慕容宝的老命。这场“父慈子孝”的闹剧,以慕容隆身死、慕容会伏诛、慕容宝再次吓破胆告终。亲生儿子刀兵相见,慕容宝的家庭教育堪称“典范”。
3. 段速骨之乱(398年):厌战士兵的“愤怒小鸟”
接二连三的内乱外战,后燕的士兵们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厮杀和逃亡,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将领段速骨敏锐地(或者说阴险地)抓住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398年正月,他利用士兵的不满,发动叛乱!叛军攻杀了乐浪王慕容宙(慕容宝的堂兄弟),并拥立慕容隆的儿子慕容崇(注意,不是慕容隆本人,慕容隆已在慕容会之乱中被杀)为帝(傀儡)。叛军势力迅速壮大,直逼慕容宝最后的避难所——龙城。
慕容宝吓得又想跑(熟练工种),他带上少数亲信(包括长子慕容盛)和太子慕容策,企图再次开溜。留下他的弟弟、在军中素有威望的范阳王慕容农守龙城。结果慕容宝刚出城不久,龙城守军就在叛军压力下崩溃了,慕容农被叛军抓住。慕容宝跑到了半路,听说慕容农被抓,可能觉得还有救?或者觉得没地方跑了?又或者是慕容盛的主意?总之,他没跑远,在龙城附近观望。这时,叛军内部也出了矛盾,段速骨杀了慕容农(又一个能干的弟弟没了)。龙城陷入更大的混乱。慕容宝看着近在咫尺却回不去的龙城,欲哭无泪。
4. 兰汗诱杀:舅公的“最后的晚餐”
就在慕容宝像丧家之犬一样在龙城外围游荡,走投无路之际,他的舅公、镇守龙城附近一支部队的兰汗,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兰汗派人来,言辞恳切:“陛下啊!龙城现在乱成一锅粥了,段速骨那帮人不得人心,成不了气候!我兰汗忠心耿耿,已经为您扫平了道路,请您速速回龙城主持大局吧!”
惊魂未定、身心俱疲的慕容宝,此刻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可能觉得,血浓于水,亲舅公总不会害自己吧?加上实在没地方可去,他选择相信了兰汗。398年五月,慕容宝带着残余的随从,怀着忐忑又有一丝希望的心情,回到了龙城。
然而,等待他的不是温暖的宫殿和忠诚的臣子,而是冰冷的枷锁和锋利的屠刀。他刚进城,就被兰汗的伏兵拿下,囚禁起来。没过几天,兰汗就毫不留情地派人将慕容宝弑杀! 这位后燕的第二位皇帝,死在了亲舅公手里,终年44岁。他的小儿子、太子慕容策以及众多王公大臣也一同被杀。后来,他的长子慕容盛(那个参与构陷慕容会的狠角色)设法逃出,并最终设计诛杀了兰汗,为父报仇,并追谥慕容宝为“惠愍皇帝”,庙号“烈宗”。“惠愍”这谥号,“惠”有仁慈意(呵呵),“愍”指遭难,也算是对他悲剧结局的一点概括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慕容宝生命的最后两年,就是一部不断被追杀、不断被背叛、不断逃亡的血泪史。弟弟反、儿子反、将领反、舅公杀……他把“众叛亲离”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临死前,不知他是否会想起后妈段元妃那句精准如预言般的评价:“优柔寡断,非乱世雄主!” 可惜,悔之晚矣。
五、盖棺定论——一个“失败者”的典型样本与历史回响
慕容宝同志短暂而“精彩”的皇帝生涯(396年登基,398年身死,满打满算不足三年),给后世留下了什么?一个活生生的、浓缩了十六国乱世君主困境的“失败者”典型样本。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给他“颁奖”。
“优柔寡断”终身成就奖: 该狠的时候不狠(比如对拓跋珪的轻视、战场上犹豫不决),不该狠的时候乱杀(逼死后妈段元妃,激化矛盾)。决策如同掷骰子,结果总是掷出最差的那个点。
“军事灾难片最佳导演”金酸莓奖: 参合陂、柏肆,两场决定国运的关键战役,被他导演成己方全军覆没的“花式送人头”大戏。打仗?他是北魏的“最佳运输大队长”。
“众叛亲离”行为艺术大师: 从宗室(弟弟慕容麟)、到儿子(慕容会)、到将领(段速骨)、再到至亲(舅公兰汗),所有能反的、能杀的,都轮番上演了一遍。凝聚力?不存在的,只有离心力MAX!
“严刑失众”政策创新(作死)奖: 初衷可能是好的,但简单粗暴的严刑峻法,直接导致“十室九叛”,亲手拆掉了统治的根基——民心。把老百姓逼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操作也是没谁了。
史书对他的评价,也相当“客气”。
《晋书》一针见血: “参合败而燕衰,柏肆溃而业烬。”(参合陂一败,后燕就衰了;柏肆再一溃,慕容家的事业就彻底完蛋了!) 精准概括了他两大“杰作”的毁灭性后果。
后人总结精辟: “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父业倾覆,身死亲族之手。” 完美浓缩了他的一生。
六、结语:慕容宝的“历史启示录”——那些用血泪换来的教训
慕容宝这跌宕起伏(主要是跌宕)的一生,像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悲喜剧,也给后人留下不少值得咂摸的“启示”。
当皇帝,光会读书搞人设不行,关键得有脑子(尤其在大事上)。 优柔寡断是乱世领导者的致命伤。关键时刻的每一个犹豫,都可能要用山河破碎、身死国灭来偿还。
家庭伦理剧千万别在现实中演,尤其别在皇宫里演! 逼死后妈、兄弟相残、儿子造反……慕容宝用亲身经历证明,家庭关系处理不好,绝对是帝国崩溃的加速器。家和,不一定万事兴;但家不和,国必亡!
打仗不行就别硬装大瓣蒜,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明知自己军事是短板,还非要御驾亲征去指挥关键决战,结果就是带着全国精锐去“送温暖”。知人善任,比盲目自信重要一万倍。
民心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十室九叛”不是夸张,而是慕容宝严刑失众的必然结果。再锋利的刀,也砍不断所有百姓求生的路。失了民心,再高的城墙也守不住。
舅公的饭,有时候是断头饭。 在权力面前,亲情常常脆弱得不堪一击。轻信他人(哪怕是至亲),尤其是在落难之时,风险极高。
慕容宝的故事,是十六国乱世的一个缩影。他的失败,充满了个人性格的悲剧色彩,也深深烙上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印记。他如同一颗急速划过后燕夜空的流星,燃烧得短暂而惨烈,最终留下的,是帝国崩塌的废墟和一声历史的叹息——“惠愍”二字,何其贴切,又何其沉重。
后记:
其一:《七律?咏后燕惠愍帝慕容宝》
龙庭初震鼓鼙鸣,宝鼎将倾只手擎。
玉碎椒房寒段魄,金戈废嫡乱宗盟。
魂惊参合崩胡阵,命蹇玄衣遁野荆。
谁料鸿门斟鸩酒,空留惠愍负仁名。
其二:《水调歌头?慕容宝参合陂惊魄》
玄甲蔽星斗,朔气锁江流。
旄头凝雪,万骑霜戟慑幽州。
漫道天兵擒虏,忽变沙场葬骨,参合陂成囚!
戎马嘶风至,寒刃断归舟。
父老箭,京观月,照髑髅(读dú lóu)。
乾坤崩坼,太子魄丧面如鸠。
忍见陂前腥浪,尽是燕儿赤血,颓帜委荒陬。
一霎山河改,孤雁唳残秋。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