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八剑图现 六

第十六回(上):蜀游归来闻粮荒·巧设假饵钓贪鱼

长安西门外,十里长亭。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本应是游人如织、惬意非常的时节。然而,亭外驿道上来往的行人商旅,却大多面带忧色,步履匆匆。道旁原本热闹的茶肆酒摊,也冷清了不少,偶有聚集的人群,低声议论着什么,眉头紧锁。

嘚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镇远镖局的旗号出现在官道尽头。车队规模比离京时似乎又庞大了几分,除了镖局的镖车,还多了几辆装饰华贵的马车和驮着蜀地特产的骡队。

李之源骑在那匹其貌不扬的驽马上,一身月白儒袍纤尘不染,脸上带着游历归来的满足与闲适。他身边,王强依旧雄赳赳气昂昂,秦玉龙羽扇轻摇风度翩翩,程度则拿着个小本子,对着路边的野花写写画画,嘴里嘀咕着“此花颜色甚艳,可入美人腮红”之类的怪话。

“总算是回来了!还是咱们长安看着舒坦!” 王强深吸一口气,咧嘴笑道,“就是这路上的人,咋都愁眉苦脸的?像家里灶房被抄了似的。”

程度头也不抬地接话:“强哥,你这就不懂了,这叫‘秋思’,文人墨客到了秋天都这样,伤春悲秋嘛……嗯,这株狗尾巴草的姿态倒也颇有几分野趣……”

秦玉龙摇扇的动作微微一顿,目光扫过道旁那些面带焦虑的百姓和冷清的摊贩,眉头轻轻蹙起:“不对。若是伤秋,也不该是这般惶急忧惧之色。倒像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李之源也早已察觉异常,他神识微动,一丝极淡的灵觉散开,捕捉着风中飘来的零星碎语。

“……又涨了……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东市的陈记米铺也挂出‘售罄’的牌子了……” “……俺家那点存钱,连半石米都买不到了……” “……听说江南遭了灾,这粮价怕是还要涨……” “……唉,这日子可怎么过……”

“粮价?” 李之源心中一动,看向秦玉龙。

秦玉龙显然也听到了类似的内容,面色凝重起来:“公子,看来京畿之地,粮价出了大问题。寻常秋收之后,粮价本该平稳甚至略有下降才对。”

“走,进城看看。” 李之源一抖缰绳,加快了速度。

车队进入长安城,那种压抑的气氛更为明显。东西两市依旧热闹,但米粮店铺前无一例外排着长队,伙计声嘶力竭地喊着“今日米价,每斗三百文!”“限购一斗!后面的别排了!没了!真没了!”,引来一片哀叹和咒骂。而绸缎、珠宝等奢侈品店铺则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

一些衣着光鲜的管家模样的人,则从米铺后门进出,脸上带着志得意满的笑容,与门前愁苦的百姓形成另一个对比。

李之源的脸色沉了下来。他生于王府,长于富贵,但对民间疾苦并非一无所知。寻常年份,一斗米不过七八十文,如今竟高达三百文!这已不是寻常的波动,而是足以让升斗小民破产卖儿鬻女的灾难!

“岂有此理!” 王强看得怒火中烧,握紧了拳头,“这帮杀才米商,心肝都是黑的吗?!”

程度也收起了他的写生本,小脸绷紧:“这……这简直是在吸人骨髓!”

秦玉龙低声道:“公子,此事绝不简单。夏粮已收,秋粮未绝,朝廷官仓充盈,若非有人恶意操纵,绝无可能出现此等畸高粮价。”

李之源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回府再说。”

富昌王府门前,总管李忠早已带着下人等候多时。见到车队归来,李忠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扑克脸,但眼神中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放松,上前行礼:“恭迎公子回府。”

“李总管,府中一切安好?” 李之源翻身下马,将缰绳递给迎上来的小厮来福。

“回公子,府中一切安好。只是……” 李忠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近日京城粮价飞涨,王妃和闲公子颇为忧心,已吩咐府中缩减用度,节省米粮,以备不时之需。”

连王府都要节省用度了?李之源眉头皱得更紧。

他快步走入府中,直奔后堂。唐王妃正与李之闲对坐,桌上摆着几样清淡小菜,显然午膳刚刚用过。

“源儿!” 见到幼子归来,唐王妃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起身迎了上来,拉着他的手上下打量,“瘦了,也黑了!蜀道艰难,这一路可还顺利?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娘,我没事,好着呢。” 李之源笑着宽慰母亲,又对坐在轮椅上微笑看着自己的大哥行礼,“大哥。”

李之闲温和笑道:“回来就好。蜀地风光奇秀,可曾画了些图卷回来?” 他更关心弟弟的游历见闻。

“画了不少,回头给大哥鉴赏。” 李之源应道,随即话锋一转,看向桌上的简单菜肴,“娘,大哥,我方才进城,见粮价腾贵,百姓困苦。府中怎也如此节俭?”

提到此事,唐王妃脸上的笑容淡去,化为一声轻叹:“唉,谁说不是呢。这粮价涨得毫无道理,如今一斗米要三百多文,而且常常有价无市。听说城南已有贫户开始食糜度日了。我王府虽不缺这点银钱,但此风不可长,能省一些是一些,或许还能周济一下府中下人亲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小王爷的修仙日常请大家收藏:()小王爷的修仙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之闲接口道,语气中带着忧虑:“更可虑者,粮价乃百价之基,粮价一涨,其他物价必然跟随,届时民心浮动,恐生事端。这几日,京兆尹和户部的官员怕是愁白了头。”

李之源沉默片刻,问道:“朝廷为何不开仓平抑粮价?”

“听闻已在议了。” 李之闲道,“但官仓储粮关系国本,动用需慎之又慎。且据说那些大粮商联手抱团,势力盘根错节,即便朝廷放粮,他们也有手段囤积拦截,难以真正惠及平民。”

“是啊,” 唐王妃愁道,“那些黑心的商人,听说江南遭了灾,便拼命囤粮,等着卖更高的价钱,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真是造孽!” 她虽出身高门,但心地善良,最见不得这等事。

“江南遭灾?” 李之源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消息确切吗?”

李之闲摇摇头:“似是而非。今夏江南确有局部微旱,但远未到成灾的地步。不过是那些粮商用来哄抬粮价的借口罢了。”

李之源心中了然,一股怒意悄然升起。这些蠹虫,为了一己私利,竟不惜搅乱一国都城,陷万民于水火!

他面上却不露声色,反而笑着安慰母亲和兄长:“娘,大哥,不必过于忧心。不过是些跳梁小丑,耍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罢了。说不定过几日,粮价自己就跌了呢。”

唐王妃只当他是孩子话,苦笑道:“但愿如此吧。”

又闲话了几句蜀地风物,李之源便借口旅途劳顿,要回房歇息,告退出来。

一出后堂,他脸上的笑容瞬间收敛,对跟在身后的秦玉龙低声道:“玉龙,立刻动用我们所有渠道,给我彻底查清楚,是哪些人在背后操纵粮价,他们的仓库在哪里,囤了多少粮,资金状况如何!我要最详细的!”

“是,公子!” 秦玉龙眼中精光一闪,领命而去。风行商行如今遍布天下的网络和情报系统,此刻终于展现出其可怕的力量。

李之源又看向王强和程度:“强子,带人去市面上,以各种身份,从不同米铺买些样品米回来,新旧都要。度儿,你去那些粮商常去的茶楼酒馆转转,听听他们都在吹嘘什么,尤其是关于江南消息的。”

“明白!” “包在我身上!” 两人也立刻行动起来。

李之源自己则快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书房。来福早已机灵地备好了热茶和点心。

他坐在书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八剑图》微微流转,一丝灵觉顺着地脉悄然延伸,感知着这座庞大帝都的“情绪”。那是一种焦灼、不安、隐隐带着怨气的波动,主要集中在平民聚居的区域。而在东西两市那些深宅大院、豪华仓库之下,则盘踞着一股股贪婪、得意、蠢蠢欲动的气息。

“囤积居奇……发灾难财……” 李之源冷笑一声,“真是老套的把戏。”

不过,能将他那位精明的皇帝伯父和整个朝廷暂时难住,说明这帮人能量不小,计划也颇为周密。

不到一个时辰,秦玉龙去而复返,手中拿着一叠写满密文的纸张,脸色冷肃。

“公子,查清楚了。” 他将纸张呈上,“为首的是太原王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这三家的粮行,联合了十几家中等粮商,组成了联盟。他们在一个月前就开始悄悄行动,利用今夏江南微旱的消息造势,同时动用巨额资金,几乎吃进了江北粮仓今年近三成的新粮,以及市面上所有能收到的流通旧粮。他们的仓库主要分布在城东永兴坊、城西金光门附近以及渭河码头旁的几个大仓廪中,具体数目在此。”

李之源快速浏览着情报,眼神越来越冷:“真是好大的手笔!他们哪来这么多本金?”

“三家底蕴深厚,且据说……” 秦玉龙顿了顿,低声道,“据说他们暗中以超出市价三成的价格,向宫中几位贵人以及几位郡王、公爷借贷了巨款,许诺厚利。”

“呵,连皇亲国戚的钱都敢借来兴风作浪,真是利令智昏!” 李之源嗤笑,“他们就不怕玩砸了?”

“他们信心十足。” 秦玉龙道,“据我们的人从他们核心圈子里听到的风声,他们坚信江南灾情远比传闻严重,甚至可能颗粒无收!他们正在筹划进一步推高粮价,目标……是每斗五百文以上,甚至更高!”

“江南灾情?” 李之源挑眉,“我们的商队在江南,可有最新消息?”

“正要禀报公子。” 秦玉龙道,“我们风行商行在江南的各路管事,三日前刚送来的例行报告均显示,今夏虽有微旱,但影响有限,各地秋粮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绝无他们所说的严重灾情。”

这时,王强和程度也回来了。

王强拎着几个小布袋,砰地放在地上,怒气冲冲:“公子你看!这些黑心肝的!这陈米都快发霉了,也敢卖二百文一斗!这新米里还掺了不少沙子!就这还抢破头!”

程度则一脸兴奋,凑过来低声道:“源哥儿,我听的真真的!在醉仙楼,王氏粮行的二掌柜喝多了,正跟人吹嘘,说他家通过特殊渠道得了江南的密报,那边好几个州府已经完了,秋粮绝收!还说什么……‘这长安的米价,咱们说多少,就是多少!’ 狂得没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王爷的修仙日常请大家收藏:()小王爷的修仙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信息汇总,真相大白。

根本没有什么大灾,完全是这些世家粮商利用信息不对称,编织谎言,制造恐慌,联手做局,企图榨干长安百姓的血汗钱,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动荡!

李之源沉默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只是那笑容里没有半分温度,看得王强和程度都打了个寒颤。

“好啊,很好。” 李之源轻轻拍手,“喜欢玩‘灾情’是吧?喜欢‘密报’是吧?本公子就送他们一场真正的‘大惊喜’。”

他看向秦玉龙,眼中闪烁着狐狸般狡黠的光芒:“玉龙,我记得咱们商行里,有几位老师傅,手艺非凡,尤其擅长……模仿各类公文笔迹、印信,甚至旧化纸张?”

秦玉龙微微一愣,随即恍然大悟,羽扇轻摇,嘴角也勾起一丝莫测的笑意:“公子所言极是。确有几位这样的老师傅,平日里做些仿古书画、修补古籍的活计,手艺足以乱真。”

“很好。” 李之源手指敲了敲那叠情报,“那就有劳这几位老师傅,加个班。给我仿造几份……江南东道节度使衙门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军报。内容嘛……”

他略一思忖,语速平稳,却字字带着冰冷的算计:“就写:七月末,江南道苏、湖、常三州突发百年罕见之大水,太湖泛滥,紧接着又遭蝗灾过境,秋粮……尽数绝收!灾民百万,嗷嗷待哺,恳请朝廷速调粮赈济!”

王强和程度听得目瞪口呆。

“这……源哥儿,这不是……” 程度张大了嘴。

“没错,这就是假的。” 李之源坦然承认,“他们不是相信有灾吗?不是喜欢密报吗?我就给他们最想要的‘真相’。而且,要做得比真的还真!”

他继续吩咐:“注意细节。驿马汗湿、尘土沾染的痕迹要有。传递军报的‘驿卒’要找机灵可靠的生面孔,要表现得疲惫不堪、惊慌失措。送达的时间要错开,王氏府上傍晚送到一份,郑氏府上夜里子时再‘惊惶’地叩门送一份,崔氏那边……明天清晨。内容要略有出入,但核心的‘三州绝收’必须一致,让他们相互印证,更深信不疑。”

秦玉龙眼中满是钦佩,补充道:“还可让‘驿卒’透露,消息太过骇人,当地官府试图隐瞒,但实在捂不住了,这才不得不急报朝廷。如此一来,更能解释为何之前风声不显,也更能刺激他们的贪婪。”

“妙!” 李之源抚掌,“就按你说的办!另外,让我们在江南的人,暂时封锁我们商行内部关于粮情的正常汇报渠道,或者故意延迟几日。绝不能让我们这边的真实消息,干扰了这场好戏。”

“明白!” 秦玉龙心领神会,立刻转身去安排。

王强挠挠头,还是有些不解:“公子,就算他们信了,然后呢?他们不是已经囤了很多粮了吗?”

李之源冷笑道:“他们现在囤的,主要是新粮和市面上的流通粮。一旦相信江南真正绝收,他们的胃口会变得无比巨大!他们会怕对方抢先把消息透露出去,或者抢先吃到更多筹码。他们会像疯了一样,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扫货!不仅仅是长安,他们会动用所有资金,甚至再次借贷,去抢购一切能买到的粮食,哪怕是陈年旧粮,哪怕是略有霉变的库存!他们要彻底垄断,然后卖出天价!”

程度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会那么蠢吗?”

“不是蠢,是贪。” 李之源淡淡道,“贪婪会蒙蔽所有人的眼睛。当他们自以为掌握了独一无二的‘真理’,而别人还蒙在鼓里时,那种优越感和对暴利的渴望,会驱使他们做出最疯狂的举动。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看着,再轻轻地……推他们一把。”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长安城灰蒙蒙的天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他们想用米山钱海压垮百姓,我就让他们……先被自己贪来的米山,活活压死。”

第十六回(下):算尽人心终入彀·雷霆一击定乾坤

接下来的两日,长安城的粮价依旧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路狂飙。

在王氏、郑氏等巨头粮行的“默契”推动下,以及那份不知从何处蔓延开来的、关于江南“真实灾情”的恐怖流言刺激下,米价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每斗四百文的大关,并且丝毫没有停下的迹象。

各大米铺门前依旧排着长队,但能买到的米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差。空气中弥漫着绝望和恐慌的气息。京兆府派出了差役在主要米市维持秩序,防止民变,但对于平抑粮价,似乎束手无策。

而与米市的凄风苦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些深宅大院内的觥筹交错、喜气洋洋。

太原王氏府邸,后院花厅。

王氏家主王珉,同时也是王氏粮行的大东家,正志得意满地捋着胡须,与几位心腹掌柜饮酒谈笑。

“父亲,如今市面米价已破四百文,我们库中囤积的新米已超过八十万石,各家旧粮陈米也有近二十万石,是否……” 王珉的长子,王瑞,略显谨慎地开口。如此巨大的囤积量,几乎抽干了家族能动用的所有流动资金,甚至还欠下了不少债务,让他有些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小王爷的修仙日常请大家收藏:()小王爷的修仙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