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村有棵千年老槐树,树干粗得三个汉子都抱不过来。
村里的老人说,这槐树通灵,树洞是阴阳两界的驿站,活人给死人捎信,就从这里投递。
守着这棵槐树的是陈老汉,七十有三,无儿无女,自打老伴过世后,就自愿做了这槐荫驿卒。
谁家有了丧事,想给阴间的亲人捎句话,就写在特定的槐树叶上,交给陈老汉。
黄昏时分,他将树叶投入树洞,那信便到了阴间。
这日傍晚,陈老汉照例来到槐树下,从怀里摸出三封信。
第一封是村东张寡妇写给亡夫的,说是儿子考中了秀才;第二封是李铁匠写给难产而死的妻子的,告知女儿已许了人家;第三封却有些特别,是村西赵书生写给他那未过门就病死的媳妇的,满纸相思泪。
陈老汉老眼昏花,摸索着将信投入树洞。
偏这时一阵邪风刮过,老汉手一抖,那赵书生的情书竟被风卷了出去,飘飘荡荡落在不远处的小径上。
“哎哟!”
陈老汉忙去追,可腿脚不便,眼看那树叶信被风越吹越远,消失在暮色中。
他叹了口气,自忖道:“明日再与赵生说,重新写一封罢。”
谁知这一错,竟引出一段奇缘。
且说村南住着个柳姑娘,年方二八,因自幼体弱多病,很少出门。
这日她难得精神好些,黄昏时分到槐树下走走,想着许个愿,盼身体康健。
刚走到小径,就见地上躺着一片大槐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柳姑娘好奇,拾起树叶,借着夕阳余晖读了起来。
这一读,竟读得面红心跳。
那信中字字泣血,句句含情,是一个男子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吾妻见字如面...自卿去后,日夜思念,每每至卿坟前,竟不忍归...若阴阳有路,愿以余生换一见...”
柳姑娘从未读过如此深情文字,不觉泪湿衣襟。
她自幼少与男子接触,此刻竟对这陌生书生生出几分好奇与怜惜。
鬼使神差地,她将树叶揣入怀中带回了家。
当夜,柳姑娘做了个奇怪的梦。
梦中一青衣书生,眉目清秀,站在槐树下向她作揖:“多谢姑娘拾获小生书信。”
柳姑娘惊醒,心中怦然。
翌日,她竟鬼使神差地打听起村中可有姓赵的书生。
一打听才知,村西果然有个赵书生,三年前未过门的妻子病故,至今未娶,每日在坟前守候。
柳姑娘越发好奇,次日黄昏,她悄悄来到村西坟地,果见一清瘦书生坐在一座坟前,低声絮语。
那书生神情哀戚却面容俊秀,正是她梦中之人!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