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材料实验室里,气氛凝重。付华飞、赵建军、何飞和杨华围坐在会议桌旁,面前摊开着“灵气涂层”高空测试的数据报告。尽管地面测试时“灵气涂层”展现出了一定的抑冰效果,但在高空复杂环境下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众人面前。
付华飞双眉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同时又夹杂着不甘。他看着报告,缓缓说道:“高空测试的结果很不理想,涂层在强气流和温度骤变的情况下,灵能微场稳定性被破坏,抑冰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赵建军重重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说:“常规的优化手段我们已经试过很多次了,效果都不太理想。看来我们需要另辟蹊径。”
何飞轻轻扶了扶眼镜,沉思片刻后说道:“从医理角度来看,人体的灵气状态和心率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个方向找到突破口,但目前还缺乏具体的思路。”
杨华则握紧了拳头,眼神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被这点困难打倒,一定有办法解决。大家再仔细想想,有没有什么被我们忽略的地方。”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突然,付华飞的眼睛一亮,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他想起了《九霄御气诀》中关于“翼型重构、涡流管理、边界层调控”的核心思想。这三句口诀与气动工程高度映射,或许可以将其转化为算法模块,应用到“灵气涂层”的研发中。
付华飞激动地一拍桌子,说道:“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可以把《九霄御气诀》中‘翼型重构、涡流管理、边界层调控’的思想,转化为能被‘祝融’守护者系统理解和执行的算法模块。这可能是解决涂层稳定性问题的关键。”
赵建军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又有些怀疑地说:“把修行口诀转化为算法模块?这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这两种知识体系差异巨大,要实现转化谈何容易。”
何飞点了点头,说道:“华飞的想法很有创意,但确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不过,我们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不妨一试。”
杨华也表示支持:“对,死马当作活马医。我们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尝试将《九霄御气诀》的核心思想转化为算法模块。而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付华飞和赵建军的肩上。
夜幕降临,航空材料实验室里灯火通明。付华飞和赵建军坐在电脑前,开始了这场艰难的知识转化之旅。他们面前的桌子上,堆满了《九霄御气诀》的手抄本、气动工程的书籍和各种实验数据报告。
付华飞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双眼,进入识微之境,试图在内心深处感受《九霄御气诀》中关于“翼型重构、涡流管理、边界层调控”的玄妙意境。他的呼吸逐渐变得平稳而深沉,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翼型在灵气的作用下不断重构,涡流被巧妙地引导和管理,边界层如同一层灵动的薄膜,随着灵气的流动而有序变化。
赵建军则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试图将付华飞描述的意境转化为代码和算法。但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九霄御气诀》中的语言玄奥晦涩,充满了隐喻和象征,很难直接与精确的工程参数和控制逻辑相对应。
“华飞,这‘翼型重构’到底该怎么用算法来表达呢?口诀里说的‘灵气引动,翼形随心而变’,太抽象了。”赵建军皱着眉头,苦恼地说道。
付华飞睁开双眼,思索片刻后说道:“我觉得可以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理解。翼型重构其实就是改变机翼的形状和结构,以适应不同的气流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涂层中的灵能分布,来实现对机翼表面形状的微小调整。就像在风洞中改变机翼模型的形状一样。”
赵建军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有道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灵能分布与机翼形状变化的数学模型,通过算法来控制灵能的注入和分布,从而实现翼型的重构。”
于是,两人开始埋头计算和编程。他们不断地查阅资料,进行模拟实验,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算法来实现“翼型重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实验室里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和两人的讨论声。
然而,当他们将初步的算法应用到模拟实验中时,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机翼的形状变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灵能的消耗过大,不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
“看来我们的算法还不够完善。”付华飞有些沮丧地说道。
赵建军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别灰心,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两人重新审视了算法和实验数据,发现是对灵能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机翼形状的变化过于剧烈。于是,他们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引入了反馈控制机制,根据机翼表面的气流状态实时调整灵能的注入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修道与星海请大家收藏:()修道与星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