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辟谷丹口味优化计划
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的震撼亮相,如同一道惊雷,在流云宗高层间炸响。姜逸不仅成功化解了玄骨上人一系的弹劾攻势,更以一种近乎“神迹”的方式,展示了科学方法在丹道领域的深不可测的潜力。云鹤真人的最终裁定,虽带着谨慎,却也实质性地认可了姜逸研究方向的正当性,并要求其整理成册备案。这意味着,“科学炼丹法”首次获得了宗门最高层面的有限度官方背书。
经此一役,丹霞长老一系声势大振,科学派在宗门内的地位悄然提升。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低层执事和弟子,开始主动接触丹道革新司,对《科学炼丹操作手册》表现出浓厚兴趣。姜逸的实验室变得更加繁忙,科习弟子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甚至有一两名内门弟子表达了旁听的意愿。
然而,姜逸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深知,高层态度的转变更多是基于实用主义的考量——AI推演展现出的巨大价值让人无法忽视。但潜在的敌意并未消失,只是转入了更深的暗处。玄骨上人一系虽暂时偃旗息鼓,但李牧那条线上的暗中活动,根据“谛听”计划初步监控到的蛛丝马迹,似乎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隐秘和狡猾。材料供应链的隐性封锁也依然存在。
在继续完善AI推演系统、深化稀土提纯技术、以及秘密推进“灵磁护盾”和“谛听”反渗透计划的同时,姜逸意识到,科学派若想真正扎根壮大,不能仅仅依靠高精尖的技术演示和与高层的博弈。它需要更广泛的群众基础,需要让更多普通弟子切实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好处,从而赢得人心。
他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能直观体现科学方法优越性、惠及面广、且不易触动核心利益、相对“安全”的项目。他的目光,落在了最常见、最基础,却也最被忽视的一种丹药上——辟谷丹。
辟谷丹,修士必备。其作用单一,即提供基础能量,替代饮食,助低阶修士辟谷修行。流云宗发放给外门及部分内门弟子的辟谷丹,由丹堂统一炼制,品质稳定,但……口味极其糟糕。通常被描述为“味同嚼蜡,涩中带苦,久服生厌”。虽不影响药效,却严重影响服用体验,堪称众多弟子修行路上的“一大磨难”。改善辟谷丹口味,是许多弟子私下里的夙愿,却因其“无关大道”,从未被丹堂重视。
“或许,可以从这里开始。”姜逸心想,“用科学的方法,解决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关乎众多弟子日常福祉的问题。这不仅能展示科学方法的亲和力与实用性,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对‘新法’的观感。”
他将这个想法与丹霞长老及几位核心科习弟子商议,得到了积极回应。丹霞长老认为此举有利于争取中下层弟子支持,且风险较低。弟子们则对能参与改善日常所需丹药感到兴奋。
于是,“辟谷丹口味优化计划”正式启动。姜逸将其定位为一次“科学方法论”的普及性实践,旨在向宗门展示,科学不仅是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仪器,更能应用于改善最基础的生产与生活。
第一步,是数据收集与分析。姜逸没有凭经验或臆测,而是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通过科习弟子在各自圈子内发放,广泛征集弟子们对现有辟谷丹口感的意见、期望的口味偏好(如甜、淡、清香、微酸等)、以及服用后的不适反馈(如口干、反胃等)。同时,他利用AI推演系统的部分分析模块,对标准辟谷丹的丹方进行了成分解析。
【辟谷丹标准丹方分析:主料:黄精、茯苓、灵米精华。辅料:凝水胶、微量的土系灵石粉(用于稳定结构)。】
【口感不佳成因模拟分析:】
1. 粗糙感: 灵米精华研磨度不足,颗粒感明显;黄精纤维处理不彻底。
2. 苦涩味: 茯苓自带微苦,炼制过程中部分成分转化不足或过度焦化产生苦味物质。
3. 异味: 凝水胶带有轻微腥气;土系灵石粉有土腥味。
4. 口感单一: 缺乏层次感,无回味。
原因清晰明了。接下来是解决方案的推演。姜逸设定了优化目标:在保持药效不变(甚至略有提升)、成本不大幅增加的前提下,显着改善口感(减少苦涩粗糙,提升顺滑度,增加愉悦风味)。
AI系统根据庞大的药材数据库和化学反应模型,开始推演优化方案:
1. 原料预处理优化:
? 灵米精华: 采用“魔改版超声波萃灵”技术(基于之前的研究),对灵米进行更精细的破碎和萃取,得到更细腻、纯度更高的米浆,替代粗糙的米精华。
? 黄精/茯苓: 优化切片厚度和干燥曲线,采用“低温气流干燥法”(避免高温导致苦涩物质固化),并进行“酶解预处理”(利用特定灵植酶温和分解纤维和苦涩前体)。
2. 辅料替换与添加:
? 凝水胶: 替换为异味更小、透明度更高的“仙草胶”或“寒天胶”(需验证相容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