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药渣回收再利用
“魔改版超声波萃灵”技术的成功,如同为科学派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材料处理的新大门。高纯度稀土材料的快速获取,极大地推动了“灵力电池”性能的优化,也为“能源自循环示范系统”的最终集成扫清了一个关键障碍。丹道革新司内,士气高涨,弟子们日夜奋战,为即将到来的宗门大比演示做最后的冲刺。
然而,就在这紧张有序的氛围中,一个长久以来被忽视、却日益凸显的问题,摆在了姜逸面前——炼丹产生的海量药渣。
丹霞峰作为流云宗的丹道重地,每日炼丹消耗的灵草、矿石数以吨计,产生的药渣堆积如山。这些药渣,传统上被视为毫无价值的废弃物,通常被集中运往指定的“废料谷”进行填埋或简单焚烧处理。不仅占用土地,焚烧产生的烟气有时还会含有未燃尽的丹毒或杂质,对周边环境造成轻微污染,处理起来也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随着科学派炼丹产量的提升,尤其是流水线投产和新技术应用后,成丹率提高,但相应的,合格丹药筛选后产生的“次品”和炼制过程中产生的药渣量也同步增加。废料谷的堆积速度明显加快,负责处理的杂役弟子怨声载道,甚至连庶务堂也以“处理成本攀升”为由,暗示要增加对丹霞峰的“垃圾处理费”。
这看似琐碎的问题,却触及了科学派发展的一个潜在瓶颈——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如果只是单纯地扩大生产,而不解决随之而来的废弃物问题,长远来看,必将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玄骨上人一系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暗中散播“科学炼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言论,虽未掀起大浪,却也给科学派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日,姜逸在巡视新建的“淬体液”半自动化流水线时,看到流水线末端分离出的、依旧散发着淡淡药香和灵气的药渣被当作垃圾运走,心中一动。他随手摄取了一小撮药渣,指尖灵力微吐,仔细感知。
“系统,扫描此药渣样本,分析其残余成分、能量含量及潜在利用价值。”
【指令收到。样本扫描中……】
【成分分析: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来自灵植茎叶)、无机盐、未完全反应的矿物微粒、微量残留药性成分(约占总药性的3-5%)、以及部分焦化产物。】
【能量分析:蕴含少量未散尽的灵能,主要以化学能形式存在,热值约为标准下品灵石的百分之一。】
【潜在价值推演:】
1. 肥料化: 富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经发酵腐熟后,可作为优质灵田肥料,促进低阶灵植生长。
2. 能源化: 可通过可控燃烧回收热能(可用于预热丹炉、或驱动低阶热机),或尝试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含灵能沼气)。
3. 材料化: 部分纤维成分可加工成低阶符纸或隔热材料;某些特定药渣中的矿物成分可提取作为填料或催化剂载体。
4. 再提取: 利用高效萃取技术(如超声萃灵),可进一步回收残留药性成分,用于配制低阶饲料或清洁剂。
【结论:药渣并非完全废物,具有多重回收利用潜力。实现资源化,可降低环境压力,创造附加价值。】
系统的分析让姜逸眼前一亮!原来这些被视为垃圾的药渣,竟是一座未被开发的“城市矿山”!回收利用,不仅符合“绿色环保”的科学理念,更能变废为宝,创造经济效益,堵住反对者的嘴!
“药渣回收再利用计划”,立刻被姜逸提上日程,代号“回春”计划。他决定将此事作为科学派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个示范项目,同时也能为宗门大比的演示增添一个“环保节能”的亮点。
计划的第一步,是建立药渣的分类收集体系。不同丹药产生的药渣成分差异很大,混合处理会降低回收价值和效率。姜逸设计了不同颜色的标识符箓和专用容器,要求各炼丹室和流水线对药渣进行源头分类,至少分为“植物类药渣”、“矿物类药渣”和“混合类药渣”三大类。此举初期遇到了一些阻力,弟子们嫌麻烦,但在姜逸强调了其长远意义和可能带来的贡献值奖励后,逐渐得以推行。
接下来,是针对不同类别药渣的回收技术研发。
对于数量最大的“植物类药渣”,姜逸首先推动“肥料化”利用。他借鉴前世的堆肥技术,设计了一种“灵能加速发酵池”。在密闭的池体中,通过注入可控温度和湿度的空气(利用简单的风符阵和加热/降温符阵实现),并接种特选的、能高效分解有机质并固定灵能的“腐灵菌”(从自然界筛选驯化而来),加速药渣的腐熟过程。系统优化发酵参数(温度、湿度、翻堆频率),确保在短时间内(数日而非数月)生产出稳定、无害、富含灵力的优质有机肥。这些肥料首先用于科学派自己的试验灵田,效果显着,灵谷和低阶药草的长势明显优于使用传统肥料的地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修仙之我在搞科学请大家收藏:()修仙之我在搞科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