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卷首语

科举殿堂,历来是英才崭露头角之地,亦为各方势力博弈之场。

当十六岁的谢渊踏入金銮殿试,他面对的不仅是帝王的审视,更是盘根错节的朝堂利益网。

古往今来,多少学子在此或平步青云,或折戟沉沙。

而谢渊以一支笔为剑,以三寸舌为刃,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上,掀起惊涛骇浪,其命运的轨迹也在此刻发生巨大转折。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永熙元年春末,吴都皇宫巍峨耸立,金銮殿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丹墀之上,祥云纹雕刻栩栩如生,檐角的脊兽昂首向天,仿佛在见证着这一年的殿试盛事。

十六岁的谢渊身着崭新的素色襕衫,腰间系着父亲留下的竹制佩饰,在一众考生中显得格外清俊挺拔。

他深吸一口气,望着眼前的宫殿,心中既有紧张,更有按捺不住的壮志豪情。

此时的金銮殿内,吴朝永熙帝萧睿端坐龙椅,头戴十二旒冕旒,身着明黄龙袍,威严中透着睿智。

他扫视着阶下的考生,目光如炬,心中暗自思忖:此次殿试,当为朝廷选拔栋梁之材,以解漕运等诸多困局。

在他身侧,分列着满朝文武,太师王崇年捻着胡须,眼神中带着几分傲慢;工部尚书李谦则低头沉思,心中盘算着如何应对可能提及的漕运话题——毕竟,漕运背后牵扯着太多人的利益。

殿试题目揭晓,正是“再论漕运利弊及革新之策”

谢渊目光一亮,这个题目于他而言,早已烂熟于心。

自那日在贡院写下漕运弊政,他便不断搜集资料,深入思考解决之法。

此刻,他定了定神,上前一步。

声音清朗:“陛下,臣闻,民犹水也,官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千古不易之理,关乎邦国之兴衰,社稷之安危。

今观我朝漕运,其利弊相参,而弊端渐显,已若沉疴在身,若不及时整治,恐致民心离散,国本动摇,故臣斗胆,为陛下陈其详。

漕运者,国之命脉也。

自太祖定鼎以来,漕运贯通南北,其功甚伟。

江南之地,素称富庶,稻米、丝绸、茶叶诸般物产丰饶。

赖漕运之力,岁输大量财赋入京,以充国库。

此于国家之运转、军备之充实、宫殿之营建,皆有莫大之功。

如《食货志》云:“国家财赋,仰给东南,漕运之利,实系安危。”

漕运河道,舟楫往来不绝。

不仅官运物资通行无阻,亦为商贾贸易提供便利。

南北货物得以互通有无,市场繁荣,经济兴盛。

扬州、淮安等漕运要冲,因之成为繁华商埠,富甲一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