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卷首语

《论语?卫灵公》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谢渊既知贪腐网络盘根错节,便需以柔克刚,于觥筹交错间察言观色,在虚与委蛇中寻得破绽。

屈原《九章?惜诵》言"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正合此心——当清吏与贪吏周旋,既要保赤子之心,更需怀权谋之智,方能在刀光剑影中寻得真相。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

永熙二年八月朔日,工部主事李大人的宅邸张灯结彩,檐角悬着的鲛纱灯随夜风摇曳,将"

清正廉明"

的金漆匾额照得忽明忽暗。

谢渊身着七品青衫,袖中藏着半幅越州锦缎——正是前日从太府寺吏员王贵处缴获的证物,上面的山形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

谢大人肯赏光,李某不胜荣幸。

"

李大人迎至二门,腰间玉带镶嵌的东珠在火光中流转,与他眼底的算计交相辉映。

此人年逾五旬,两鬓微霜,正是太府寺卿王崇年的门生,掌管工部物料采购十余年。

宴席设在水阁,九曲桥畔遍植芙蓉,香气混着酒香扑面而来。

谢渊留意到,伺候的仆役腰间皆挂着银鱼牌——与工地监工、米行细作所佩毫无二致。

主桌之上,居中摆放着西域进贡的琉璃盏,盛着琥珀色的葡萄酒,两侧罗列着熊掌、猩唇等珍馐,与工地民工的木屑饼形成刺眼对比。

"

早闻谢大人在工地查得辛苦,"

李大人举杯示意,"

来,先饮此杯,权当为大人接风。

"

谢渊举杯轻抿,舌尖触到一丝若有若无的苦味——正是越州毒酒"

醉梦仙"

的特征。

他面不改色,笑道:"

李某在工地所见,民工多有怨言,说工食银常被克扣,不知主事可曾留意?"

李大人的筷子在熊掌上方顿住,眼底闪过一丝警惕,随即笑道:"

咳!

些许折耗在所难免,年轻人初入官场,不必太较真。

"

他夹起一块猩唇放入谢渊碗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