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卷首语

《大吴会典?架阁库条例》载:"

凡文牍密语,多藏于页背蜡墨,非以醋显、以火照不能得见。

"

永熙三年秋,谢渊持残页以叩晨光,见漕运暗线隐于蜡痕,砖模密语显于残章。

当海日初升驱散残夜,江春入年唤醒旧案——且看这半阙残页如何化作破局之钥,在檀木架阁间,照见砖窑血火与海道贪腥的勾连。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永熙三年九月十四,卯时初刻。

值房内的青铜烛台余烬未冷,谢渊将残页对着东窗晨光,纸背的蜡质反光如细雪覆于字间。

他以醋汁轻刷纸面,淡青色墨迹渐渐显形:"

萧氏官窑→越州港→襄王别苑,丙巳位砖窑每逢望日转运。

"

暗线勾勒的北斗状轨迹,恰与父亲残图上未竟的阵眼重合。

"

大人,《工部架阁库志》在此。

"

书童福生捧着靛青封面的典籍,袖口沾着库房特有的檀木粉,"

元兴十七年砖料账记折耗银两万两,可残页所记......是七万两。

"

谢渊的指尖划过典籍上的朱砂批注,官方账册的"

折耗三成"

下,用密笔记着"

越商锦缎二十箱"

与越州港进口记录完全吻合,"

这少记的五万两,正是私铸弩箭的工本银。

"

案头沙漏倒转第三回时,谢渊忽然发现残页边缘的焦痕呈北斗状——那是火漆印焚烧后的痕迹。

他取出玄夜卫绘制的《萧氏官窑布防图》,暗线终点的"

襄王别苑"

恰好位于砖窑地道网的核心。

未时初刻,工部后巷的运粮车队碾过青石板,谢渊混在库房吏员中,袖中青铜钥匙与车辕的北斗纹车轴无声相认。

他掀开稻草,车底暗格的铜环上刻着"

丙巳"

二字,新刻的砖模泛着越州木漆的冷香,模底的北斗纹缺角处,隐约可见匠人血书的"

冤"

字。

"

这位小哥,"

运粮头目盯着谢渊腰间的半旧革囊,"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