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卷首语

《大吴会典?匠人条制》载:"

凡先帝密旨,匠人得以砖模为凭,三模成密,五模成图,非血墨不显,非寒梅不启。

"

永熙三年秋,海塘案幸存者陈大柱踏霜而至,鞋底竹简藏泰昌帝临终之嘱;谢渊拼合砖模残页,见密旨显形于秋阳——且看这一阙《回乡偶书》的鬓毛之叹,如何让匠人骨血凝成的密语,在二十年的漂泊后,终成破阵的关键。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永熙三年九月二十,巳时初刻。

值房外的老槐树飘着最后几片枯叶,谢渊正在比对越州商帮的账本,忽闻门环轻响。

开门处,年逾六旬的陈大柱扶着门框喘息,补丁摞补丁的衣袖下,露出半截寒梅纹刺青——那是泰昌朝匠人独有的标记。

"

谢大人......"

陈大柱的声音像砂纸擦过青砖,从鞋底取出用油纸裹了七层的竹简,"

二十年前海塘案,泰昌帝临崩前塞给我这半片竹简,说若有姓谢的大人来查,便交给他......"

谢渊的指尖在竹简裂口处停顿,残页边缘的火漆印缺口,与他怀中的残页完全吻合。

竹简上的字迹被盐渍侵蚀,却仍可辨"

砖模藏证"

四字,笔锋里带着匠人特有的砖刀刻痕——与残页密语的笔势如出一辙。

"

老人家快请坐。

"

谢渊搀住陈大柱颤抖的手臂,发现其掌心布满陈年烫疤,正是砖窑匠人特有的灼伤。

火折子照亮竹简背面时,他瞳孔骤缩——用匠人血混合朱砂写的暗语,在醋汁涂刷下渐渐显形:"

元兴十七年冬,砖模刻弩箭编号,丙巳位砖窑藏密旨。

"

"

泰昌帝说,"

陈大柱从怀里掏出半块砖模"

每块砖模藏一句密语,凑齐七块,便能拼出当年的血谏疏......"

他忽然掀起裤脚,小腿上的北斗纹刺青下,隐约可见"

丙巳-零一"

的刻痕,"

我是海塘案唯一活下来的模匠,当年他们打断我的右手,我用左手刻下了这些......"

谢渊的喉间发紧,想起骸骨墙上那具戴银镯的骸骨,掌心编号正是"

丙巳-01"

他将陈大柱带来的砖模、半片竹简与残页拼合,发现三者边缘的寒梅纹暗刻竟能连成完整的泰昌帝印鉴。

片尾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