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楼船出浦?经略东南

惊蛰刚过,金陵城外的秦淮河还浮着薄冰,鬼子六已站在 “镇海号” 楼船的甲板上。玄色蟒袍外罩着件石青披风,披风下摆被江风掀起,露出腰间悬着的鲨鱼皮鞘长刀 —— 那是去年平定浙东海寇时,朝廷御赐的 “定南刀”,刀鞘上镶嵌的七颗东珠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六爷,江南水师已在采石矶待命。” 副将赵虎单膝跪地,甲胄上的霜花簌簌落在甲板上。鬼子六没回头,目光掠过岸边送行的人群,费雪蕾正踮脚朝他挥手,湖蓝裙角在料峭春寒里像只欲飞的蝶,她身后的费露浓牵着陈小静的手,月白与鹅黄的身影在柳梢下凝成淡淡的水墨画。

楼船鸣笛起锚时,陈小静忽然挣脱费露浓的手,沿着码头石阶追了几步,鹅黄比甲的袖口被江风灌满,像只振翅的鸟儿。“六爷 ——” 她的声音被涛声吞没,手里攥着的油纸包却没松开,里面是凌晨起来烤的芝麻烧饼,还留着灶膛的余温。

船行三日,过了芜湖地界,水面渐渐开阔。鬼子六在舱内铺开江南舆图,朱砂笔沿着钱塘江一路南下,在杭州、温州、福州三处重重画了圈。“闽浙沿海的倭寇,多是假倭混杂真倭,” 他指尖点在舟山群岛的位置,“去年捣毁的桃花岛巢穴,不过是冰山一角。”

赵虎捧着军报的手微微发颤:“昨日收到密信,说浙东巡抚暗中与海商勾结,走私的硫磺都运进了普陀山。” 鬼子六冷笑一声,将定南刀从鞘中抽出半寸,寒光映得他眼底发沉:“这些文官总以为海上事远,却不知倭寇的刀,比朝堂的笔更快。”

入夜时,楼船泊在钱塘江心。费雪蕾托人送来的锦盒被摆在案上,打开时里面是三幅绣着 “平安” 二子的护腕,湖蓝丝线绣的纹样里掺了银丝,在烛火下泛着温润的光。鬼子六拿起一副缠在腕上,忽然想起临行前夜,费雪蕾伏在他膝头绣护腕的模样,石榴红寝衣的领口松着,发间的点翠凤钗蹭得他腿心发痒。

“六爷,闽浙总督派人在绍兴府接驾。” 亲兵的通报声打断思绪,鬼子六将护腕系紧,玄色蟒袍的袖口遮住大半银丝,只露出 “安” 字的最后一笔,像把藏在袖中的短刀。

抵杭那日恰逢谷雨,满城的龙井新茶正香。巡抚衙门的接风宴摆在西湖画舫上,官妓弹着琵琶唱《望江南》,鬼子六却只顾着用银簪挑开醉虾的虾线。“六爷此次南下,不知有何训示?” 浙东巡抚举杯时,指节的颤抖藏不住心虚。

鬼子六将虾尾丢进瓷碟,汤汁溅在对方官袍的补子上:“听说巡抚大人的公子,在宁波港开了家‘和丰号’?” 他忽然提高声音,让满船的丝竹都停了,“前日截获的倭寇船上,搜出的货单上,可是盖着这‘和丰’二字。”

画舫外的湖水忽然起了浪,巡抚 “扑通” 一声跪倒,官帽滚落在地,露出的头顶已见了白。鬼子六没看他,只望着远处雷峰塔的剪影,想起费露浓说过的话:“江南的水看着软,底下的石头却硬得很。”

七日后抵达福州,闽浙总督率文武官员在码头迎接。鬼子六踏上岸时,看见人群里有个穿鹅黄比甲的身影,正踮脚往他这边望 —— 竟是陈小静偷偷跟着商队来了,发间的银雀步摇沾着旅途的尘土,手里还攥着那包早已凉透的芝麻烧饼。

“你怎么来了?” 他皱眉时,却伸手替她拂去发间的草屑。陈小静把烧饼往他怀里塞,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姐姐说,六爷吃不惯南方的米。” 她忽然踮脚,在他耳边轻声道,“费姐姐让我带话,说巡抚府的三姨太,原是桃花岛的倭寇细作。”

海风卷着咸腥味吹过来,鬼子六望着远处归航的渔船,忽然将定南刀握得更紧。腕上的护腕被汗水浸得发潮,湖蓝丝线里的银丝却愈发明亮,像无数双眼睛,正盯着这片看似平静的海。

喜欢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请大家收藏:()用户90391439的新书: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