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GJ 667

GJ 667:孕育三重宜居行星系统的红矮星

---

1. 系统概述与发现历程

GJ 667(又称巨蟹座142或HD )是位于巨蟹座的三合星系统,距离太阳系仅22.74光年(Gaia DR3最新测量),由三颗M型红矮星组成。这一系统因其拥有多颗潜在宜居的超级地球而成为系外行星研究的焦点。

重要发现时间线:

1776年:威廉·赫歇尔首次记录该恒星

1934年:被编入Gliese近距恒星表

2009年:HARPS光谱仪首次探测行星信号

2013年:确认三颗行星存在

2022年:JWST对其行星系统进行红外观测

---

2. 恒星系统构成

GJ 667A(主星):

光谱类型:K3V(较罕见的三重系统中的K型星)

质量:0.73太阳质量

光度:太阳的12%

表面温度:4,250K

金属丰度:\[Fe/H] = -0.55(仅为太阳的28%)

GJ 667B/C(伴星):

光谱类型:均为M1.5V

总质量:0.45太阳质量

轨道半长轴:12.5AU(B-C间距)

公转周期:42年

相对于A星的距离:230AU

轨道周期:≈2,800年

---

3. 行星系统:超级地球集群

已确认行星:

GJ 667C b:

质量:5.7±1.0地球质量

轨道周期:7.2天

辐射接收量:4.3倍地球值

平衡温度:440K(远超液态水存在范围)

GJ 667C c(重点宜居候选):

质量:3.8±0.9地球质量

轨道周期:28.1天

日射量:0.92倍地球值

平衡温度:278K

保守宜居带内概率:78%

GJ 667C f:

质量:2.7±0.8地球质量

轨道周期:39天

日射量:0.52倍地球值

液态水存在可能性:潮汐加热或温室效应

---

4. 行星形成特殊性

在如此低金属丰度的环境中形成多颗行星,挑战了现有理论:

关键异常点:

原行星盘固体物质仅相当于标准模型的40%

行星c的轨道迁移轨迹难以解释

三颗行星的轨道共振未达预期稳定性

可能解释:

→ 早期巨行星散射导致物质重分布

→ 星际天体捕获补充固态物质

→ 特殊的盘不稳定形成机制

---

5. 宜居性评估

行星c的潜在环境:

正面因素:

? 适中的辐射接收量

? 可能存在的氮氧大气层

? 潮汐锁定时晨昏带温度梯度

负面因素:

? 频繁的恒星耀斑(X射线通量是地球400倍)

? 可能的同步自转导致极端气候

? 低金属度影响地壳组成

---

6. 观测技术挑战

行星探测的困难:

三体系统引力干扰使径向速度精度受限(最佳仅1.8m/s)

行星未发生凌日现象(倾角>85°)

B/C双星的散射光干扰直接成像

突破性技术应用:

■ 激光频率梳提升光谱精度

■ 日冕仪联合自适应光学

■ 脉冲星计时验证引力扰动

---

7. 未来研究方向

观测计划:

2025年:JWST中红外大气透射光谱

2027年:ELT直接成像寻找外行星

2030s:LUVOIR搜索表面水体反射

理论重点:

→ 贫金属环境的行星形成模拟

→ 三恒星系统长期稳定性研究

→ 极端空间天气对大气的影响

---

8. 科学意义总结

GJ 667系统改写了多个天文学认知:

证明金属贫乏恒星也可形成多行星系统

提供潮汐锁定行星的气候模型验证

为系外生命搜索定义新的环境参数

随着观测技术进步,这个距离23光年的奇异系统将继续提供关键发现。

喜欢宇宙地球人类三篇请大家收藏:()宇宙地球人类三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