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多次

群臣正在议事间,忽然“咔咔”

的一声脆响,宣政殿丹墀右侧一动,一个两尺高的铜人蓦然闪出,这铜人右手持小锤,左手持小锣,机械的朝宝座上的崔秀宁一垂首,然后又机械的两手一动。

“铛铛铛……”

小铜人连敲六次,却是巳时到了。

这是工部匠造司研制出来的报时器,叫司时。

这司时铜人只能报时辰,不能看刻度,所以只是个宫中点缀,真正用来报时的,是早就开始量产的时钟。

与此同时,宣政殿大殿侧面精美的落地大时钟,时针刚好指到“巳”

字,分钟刚好指在“初”

字上。

大唐时钟已经制作的很是精密,用的也是李洛亲自制定的时、刻、分,共有时和分两根针。

匠造司研制的时钟,分为自鸣钟和无声钟两种。

最小的时钟,已经能做到碗口大小,但还造不出更小的怀表。

但,这种钟表制造技术已经独步世界,领先西方数百年了。

不过,虽然唐宫和贵族官僚之家普遍用上了时钟,可为了表示对传统的尊重,宫中广场上和重要场合,仍然设置了很多高大华美的日晷。

事实上,日晷比时钟的精度更高,只是使用起来不方便而已。

等到钟声响完,大唐报社的社长张养浩出列奏道:“启禀皇后陛下,一分小字铅活字雕版完成之后,大唐报社已经刊印出第一份大唐旬报,新报在此,请皇后陛下过目。”

说完,从朝服的袖中取出一张叠起来的《大唐旬报》,恭恭敬敬的高举过头。

女官颜婵儿降下丹墀,接过张养浩手中的报纸,再奉给皇后。

崔秀宁接过《大唐旬报》,首先闻到一股油墨的香味,显然是今天才刊印出来。

目光一扫,崔秀宁就露出满意的神色。

用的当然是大唐匠造司新研制的唐纸,质量已经不错,而且不厚不薄,用来刊印书报再好不过了。

而且成本也足够低廉。

字体,是一分大(苍蝇头大小)的宋体字,印刷非常精美了。

打开一看,两唐尺见方,比后世报纸稍大一些,因为是旬报,不是日报,报道的内容很多。

报纸正面之右,是著名的帝王书法家李洛先生御笔:大唐旬报。

这四个大字用的是唐主最擅长的董体字,看上去既典雅高贵,又古朴大气。

光看这四个题字,就不同凡响了。

就连崔秀宁也不得不承认,男人的书法如今真的算是一代书家。

《大唐旬报》共分为八版,没有广告,全是“干货”

最显眼的第一版,就是:摄政皇后驾迎,远航舰队回京。

这的确是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了。

再就是摄政皇后赏赐功臣,抚恤烈士……东州出现水灾,皇后赈济……皇帝陛下下诏北巡,皇帝新设立三州……

又有西征将士浴血奋战,已收复北庭……第四批移民东北四州的南方百姓已经出发……北方难民已经开始北返……匠造司研制出显微镜等等。

共有大小新闻好几十条,内容已经很是丰富了。

无论军国大事,还是朝野要闻,风俗民情等等,无所不包。

但是,以崔秀宁的眼光看,这当然是一份官宣色彩很浓厚的报纸。

说白了,这《大唐旬报》就是朝廷的喉舌。

至于民间私人办报,不好意思,朝廷还不允许。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