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2012》:末日将至?

青锋影业内部,弥漫着一种近乎节日的狂喜。

《大圣归来》的首日票房数据——3628万,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略显沉寂的国产电影市场之上。

办公区内,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与同事间的欢呼道贺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胜利的交响乐。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骄傲,仿佛那根冲破封印的金箍棒,也一并捣碎了长期以来禁锢中国动画的天花板。

田小鹏被团队成员们簇拥着,脸上带着些许不知所措的、幸福的红光。

王紫逸勾着他的肩膀,大声嚷嚷着晚上必须由田导请客。

宋轶正协调着应对如雪片般飞来的媒体采访请求,嘴角噙着欣慰的笑意。

就连一向沉稳的吴晋,也发来了祝贺短信,字里行间难掩激动。

在这片沸腾的欢乐海洋中,唯有李扬,像一座孤岛。

他独自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楼下为《大圣归来》蜂拥而至的观众长龙,手中紧握着的,是一份关于下一周上映影片的详细分析报告。

窗外的阳光明媚,映照着他年轻却无比沉静的侧脸,那双曾点燃无数人希望的眼眸深处,没有狂喜,没有得意,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无人能懂的悲凉。

这份悲凉,源于对比,源于知晓,源于一种超越时空的沉重责任感。

对于《大圣归来》的高口碑和票房爆发,他心中早有预期。

这是他布局已久的一步棋,是用真金白银、顶尖技术和近乎偏执的匠心堆砌出来的必然结果。

然而,这份属于他和青锋的辉煌,在即将到来的庞然大物面前,却显得如此……

孤立无援。

他的思绪,穿透了此刻的喧嚣,落在了那份报告的关键信息上——

2009年11月13日。

就在两天后,一部名为《2012》的好莱坞灾难巨制,将如同星际战舰般强势登陆中国内地影院。

李扬清楚地知道,在原来的那个时空轨迹里,这部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汇集了约翰·库萨克、桑迪·牛顿等明星,以玛雅预言为引子,描绘全球毁灭性灾难的影片,将在内地市场卷走近五亿人民币的惊人票房。

那是怎样的一种碾压级优势?

《2012》的背后,是好莱坞成熟工业体系下催生的视觉奇观。

它用数字技术真实地模拟了地壳崩裂、城市塌陷、海啸吞没全球的恐怖景象。

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洛杉矶城区的沉入太平洋、巨浪越过喜马拉雅山……

这些毁天灭地的场景,以其无与伦比的真实感和冲击力,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观影狂潮。

它的特效,代表了当时商业电影技术的巅峰水准,是纯粹的、以巨大投入和尖端技术堆砌起来的“降维打击”。

而反观同一时期,在《2012》这头巨兽的阴影下,内地影院即将迎来的一批国产电影,在李扬看来,简直是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杂耍汇演”。

首先是《十月围城》。

这部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的影片,汇聚了甄子丹、王学圻、梁家辉、谢霆锋、李宇春等众多明星,讲述了一群义士舍生取义保护孙中山的故事。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有其可取之处,阵容强大,打斗设计也算扎实,带着港片黄金时代遗风的热血与悲壮。

但,它的格局与视效,与《2012》那种颠覆世界级的灾难呈现相比,无异于冷兵器对上歼星舰。

它更像是一曲精心编排的、带有悲**彩的武侠挽歌,在一个需要视觉爆炸和全球视野的时代,显得传统而局促。

它的努力值得尊重,但用它来对抗《2012》的工业洪流,无异于螳臂当车。

紧接着,便是那部让李扬光是想起名字就忍不住皱眉的神人电影——《刺陵》。

这部由朱延平执导,汇集了周杰伦和林志玲这两位在当时拥有顶级流量的明星的电影,堪称“圈钱失败”的典型范例。

它试图杂糅冒险、夺宝、爱情、奇幻等多种元素,最终却熬成了一锅逻辑混乱、风格割裂的四不像。

周杰伦的演技青涩且模式化,并未能撑起角色;

而“志玲姐姐”的美貌在粗糙的剧本和空洞的人物设定下,也显得苍白无力。

她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精致的、会移动的花瓶。

影片的剧情儿戏,特效廉价,号称投资巨大,但呈现效果堪比五毛。

叙事毫无章法,完全依赖于明星效应来吸引观众进场。

结果可想而知,观众用脚投票,这部企图靠着流量明星捞快钱的作品,最终在市场和质量的双重检验下,摔得极惨。

然后是同为港片续作的《风云2》。

这部由彭氏兄弟执导,郭富城、郑伊健原班人马回归的电影,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

距离第一部已过去近十年,其特效水平竟然毫无进步,依旧充斥着塑料感极强的廉价光效和虚假的背景合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动作设计也停留在过去的审美,与《大圣归来》中流畅震撼、充满东方美学意境的“万剑化莲”相比,《风云2》的特效打斗显得笨重而过时。

它企图依靠IP情怀和明星魅力再捞一笔,但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终,这部毫无进取心的续作,票房仅收5000多万,惨淡收场,证明了不思进取者终将被时代抛弃。

而最让李扬感到一种混合着愤怒与悲哀的,是“国师”张一谋的选择。

凭借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积累的无与伦比的声望和国民好感度,张国师交出的下一部电影答卷,竟然是——

《三枪拍案惊奇》!

这部改编自科恩兄弟早期作品《血迷宫》的电影,被张艺魔幻地包装成了一个小品集合式的、色彩艳俗的、二人转风格的闹剧。

小沈阳、闫妮、孙红雷等演员在片中极尽夸张之能事,表演浮夸,剧情扯淡,与其说是悬疑喜剧,不如说是一场审美灾难。

它彻底抛弃了张一谋早期作品中对民族文化、乡土人情的深沉探索,也远离了《英雄》时期对视觉美学的极致追求,变成了一部纯粹为了迎合市场、投机取巧的“圈钱之作”。

可悲的是,就是这样一部被无数影评人和观众斥为“烂片”的《三枪拍案惊奇》,凭借着张一谋的金字招牌和话题炒作,竟然在内地豪取了**2.21亿**的票房。

“真是……不要B脸。”

“小丑电影,小丑行为。”

李扬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

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位曾经代表中国电影最高艺术成就的导演,内心深刻地认识到,他过去所擅长的那一套人文叙事和美学探索,在好莱坞纯粹的工业技术和视听奇观面前,不堪一击。

他后来的确努力过,试图转型,试图驾驭大制作,但最终交出的,是《长城》那样融合了东西方元素却两边不讨好的“怪胎”。

而再后来,当他似乎“认清现实”,发现自己能力或许真的不足以操作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制作后,画风再变,用一部《满江红》……

满江红吗?

不!

满江绿而已!

那种在狭隘空间里玩叙事游戏,强行煽情、消费历史情怀。

最终以某种被许多人视为“下作”的排片和舆论操作手段,挤占了本应属于《流浪地球2》的更高票房和关注度。

想到这里,李扬心中的悲凉更甚。

当下,就在2009年的这个冬天,我们的“国师”,就是用《三枪拍案惊奇》这样一部小丑般的电影,来“对打”《2012》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小丑行为,是中国电影在那个特定时期的悲哀缩影。

对于当时的中国观众而言,能够在影院看到《2012》这样代表着世界顶级工业水准的特效灾难大片,或许是一种视觉上的幸运和享受。

但是,当他们在为好莱坞的想象力与技术力惊叹之余,转过头,想在自家的银幕上寻找一部能够带来同等震撼、属于自己文化的视听盛宴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刺陵》的胡闹、《风云2》的停滞、《三枪》的庸俗……

当他们怀着支持国产电影的心情走进影院,却发现上映的多是这些光怪陆离的“奇怪物品”时,内心真的不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哀和失落吗?

那种“货比货得扔”的无奈,那种在文化消费上被迫“向外看”的窘迫,曾深深刺痛过每一个热爱中国电影的灵魂。

“不过……”

李扬缓缓抬起头,目光重新聚焦在楼下那些兴高采烈、举着《大圣归来》海报的观众身上。

他眼中的悲凉渐渐褪去,一种坚定而明亮的光芒,如同破开乌云的阳光,重新点燃。

“这一回,不一样了。”

他带来了《大圣归来》。

这一次,中国的观众无需再在好莱坞的饕餮盛宴与国产的清汤寡水之间做艰难的选择,也无需在惊叹于《2012》的毁天灭地后,只能对着银幕上的“小丑”苦笑。

他们可以在接连的几天内,先领略东方神话英雄重披铠甲的热血与震撼,感受“万剑化莲”的东方美学与顶级CG技术的完美融合;

再去体验好莱坞打造的、全球沦陷的末日危机。

这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美学体系下诞生的视觉奇观,但它们在“电影工业水准”和“给予观众的感官享受”上,站到了同一个层级进行对话。

作为纯粹的观众,能够接连欣赏到两部顶级的特效大片,一中一外,风格迥异却各擅胜场,这简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他们不会再因为看不到优秀的国产特效大片而感到别扭和遗憾。

甚至,在从影院走出来后,他们可以自豪地、底气十足地对身边的朋友说一句:

“《2012》虽然牛逼,震撼得很……”

“但咱们的《大圣》,也一样不赖啊!”

这一刻,李扬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将窗外所有的阳光和希望都吸入了肺腑。

那萦绕在他心头的悲凉,被一种更为强大的、名为“希望”与“成就”的情绪所取代。

他改变了历史的一个节点。

虽然前路依旧漫长,强敌环伺,但至少在这一刻,东方的齐天大圣,终于能够昂起头,与西方的末日方舟,在同一片星空下,各自闪耀。

喜欢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请大家收藏:()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整顿华娱:我先开刀路川太郎!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