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宫墙暖阳,岁月绵长

京城的夏天来得热烈,御花园的荷塘里铺满了碧绿的荷叶,粉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引来蜻蜓点水,漾起一圈圈涟漪。沈清辞坐在廊下的竹椅上,看着宫女们提着竹篮采摘莲蓬,笑语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娘娘,尝尝今年的新莲子。”苏婉儿端着一小碟剥好的莲子走过来,上面撒了层薄薄的白糖,晶莹剔透。

沈清辞拿起一颗放进嘴里,清甜中带着微涩,像极了刚入宫时的日子。“婉儿,你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碎玉轩,偷偷煮莲子羹,被皇后娘娘发现了,还罚我们抄了三遍《女诫》。”

苏婉儿笑了,眼角的细纹温柔地展开:“怎么不记得?那时姐姐总说,莲子心虽苦,熬成羹却甜。现在想想,可不是嘛。”

她们并肩坐着,看着远处太子和几个小皇子在荷塘边放风筝。太子的风筝飞得最高,是一只威风凛凛的雄鹰,翅尖沾着阳光,像要冲上云霄。小皇子们追着风筝跑,笑声像银铃一样洒满了御花园。

“太子越来越像你了。”苏婉儿轻声说,“有担当,又心细,昨天还特意让人给北疆的士兵送了新做的蚊帐,说怕夏天蚊子多。”

沈清辞望着太子的背影,眼中满是欣慰:“他也像他父皇,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你看他处理漕运那件事,比我们当年果断多了。”

正说着,萧煜提着一个鸟笼走了过来,里面是一只羽毛翠绿的鹦鹉,见到沈清辞就扑腾着翅膀喊:“皇后娘娘,喝茶!皇后娘娘,喝茶!”

“这是哪来的?”沈清辞笑着问。

“西域学馆的孩子们送的,说是会说汉话,让它给你解闷。”萧煜把鸟笼挂在廊下的钩子上,“刚学会几句,还挺机灵。”

鹦鹉歪着脑袋,看着沈清辞手里的莲子,突然喊道:“莲子甜!莲子甜!”

众人都笑了。阳光透过廊檐的缝隙照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落在沈清辞和萧煜的发间,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午后,他们去了西域学馆。阿古拉已经长成了挺拔的少年,正在教 younger 的孩子们织地毯。他织的地毯上,一半是西域的沙漠驼队,一半是中原的江南水乡,两种图案在毯面上交融,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皇上,皇后娘娘!”阿古拉看到他们,连忙放下手里的毛线,“您看,这是我给太子妃准备的新婚礼物,她喜欢江南的景色,我就织了上去。”

“真好看。”沈清辞抚摸着柔软的羊毛,“等你学成回去,一定要把这种‘交融’带回西域。”

“我会的!”阿古拉用力点头,“先生说,天下就像这地毯,只有不同的颜色织在一起,才会好看。”

离开学馆时,夕阳正斜照在“同源堂”的匾额上,金光闪闪。学馆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读的是《诗经》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声音稚嫩却响亮,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落在每个人的心里。

回到坤宁宫,萧煜从书架上翻出一本泛黄的册子,是当年他们巡政时记录的见闻录。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沈清辞画的小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在田埂上追蝴蝶。

“这是淮南那个老农的孙女吧?”萧煜笑着问。

“是啊,”沈清辞凑过去看,“现在应该也长成大姑娘了,说不定已经嫁人生子,在自家的田埂上教孩子认新粮种呢。”

他们一页页翻着,看着上面记录的桩桩件件:李三郎改良的第一台织布机,巴特尔第一次打胜仗的战报,农官发现的第一株高产稻穗……每一笔都带着温度,像是在触摸那些鲜活的日子。

“时间过得真快。”萧煜合上册子,轻声说。

“是啊,”沈清辞靠在他肩上,“快得像一场梦。”

可这梦是真实的。真实得能摸到廊下鹦鹉的羽毛,能尝到莲子的清甜,能听到学馆里的读书声,能看到太子放风筝时飞扬的衣角。

夜深了,宫墙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荷塘的声音,和远处打更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沈清辞躺在床上,听着萧煜平稳的呼吸声,忽然觉得,所谓永恒,或许不是长生不老,而是看着自己守护的天下,一代一代,安稳地传下去。

就像这宫墙里的暖阳,无论春夏秋冬,总会准时升起,照亮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个清晨。

喜欢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请大家收藏:()朱墙玉碎:重生为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