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至九月下旬,这一天正是己酉日。代王终于抵达了长安城,他的到来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和期待。代王进入长安城后,径直前往代王府邸,这里将成为他暂时的居所。当代王踏入府邸时,众多大臣早已恭候多时。他们纷纷跟随代王进入府邸,一时间府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丞相陈平等人见到代王后,再次进行拜见,并齐声说道:少帝刘弘等人并非孝惠帝的亲生儿子,他们没有资格继承宗庙社稷,而大王您乃是高帝的儿子,按照祖宗之法,理应继承皇位。因此,我们恳请大王即刻登基称帝。面对群臣的恳切请求,代王表现得十分谦逊,他连连推辞,表示自己德薄才疏,恐怕难以胜任皇位。然而,大臣们态度坚决,他们坚信代王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纷纷跪地恳请代王顺应天命,登上帝位。在众大臣的一再坚持下,代王最终被打动,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于是同意了大臣们的请求,决定即皇帝位。大臣们见代王终于答应了,都非常的高兴,于是他们按照礼仪依次侍立,恭迎代王登上皇位。就在这时,东牟侯刘兴居站出来说道:诛杀吕氏一族,我并未立下功劳,如今新帝即位,皇宫中尚有许多吕氏余孽需要清理,恳请陛下允许我前去清理皇宫,以绝后患。代王点头应允,刘兴居随即与太仆汝阴侯滕公一同进入皇宫。刘兴居和滕公来到少帝面前,毫不留情地对他说:你并非刘氏的后代,根本没有资格被立为皇帝!说罢,刘兴居下令左右侍卫放下兵器,速速离开。然而,有少数的侍卫对刘兴居的命令置若罔闻,仍然手持兵器不肯放下。张释看到这种情形,赶忙上前劝说这些侍卫,对他们分析了其中的利弊。在张释的耐心劝导下,这些侍卫最终也放下了兵器。滕公于是召来车驾,载着少帝离开了皇宫。少帝不解地问道:你们这是要带我去哪里?滕公头也没抬得说道:就是出宫到别处去住。少帝最终被安置在了少府。
在处理完少帝的事情之后,大臣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以尊崇天子的礼仪,将天子法驾护送到代王府邸,准备迎接代王入宫。抵达代王府邸后,大臣们向代王禀报:如今皇宫已经清理完毕,一切都已就绪,请代王移驾入宫。代王听闻这个消息,心情有些激动,但他还是保持着镇定,当晚便启程前往未央宫。当代王的车驾行至端门时,突然有十个谒者手持长戟拦住去路,他们高声喊道:天子在此,你们是何人?竟敢擅自闯入皇宫!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阻拦,代王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冷静地告诉身边的太尉周勃。周勃立刻上前与谒者交涉,向他们解释代王的身份和来意。经过一番解释,十个谒者终于明白了情况,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兵器,让开道路,允许代王进入皇宫。进入皇宫后,代王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迅速开始部署各项事务。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军,负责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他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守卫和门禁管理。在代王的命令下,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分头前往梁王、淮阳王、恒山王和少帝的府邸,执行诛杀任务。一切安排妥当后,文帝正式即位。就在当晚,文帝颁布诏书,大赦天下,以此显示新君的仁德和宽容。也许就连文帝自己都没有想到,不争不抢然而得到了皇位。
公元前179年,丞相陈平因病向汉文帝请求辞职,汉文帝询问其原因,陈平说道:昔日高祖带领众人打天下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大;而在诛除吕氏的事件中,我的功劳却不如周勃得大,我请求将右丞相的职务让给周勃担任,汉文帝思考了一番还是答应了。十一月,文帝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并任命太尉周勃担任右丞相一职,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一职。此外文帝还下令,把吕后当政时割夺齐、楚两国封立诸吕的封地,全部归还给齐国和楚国,这让齐王和楚王大为高兴,对文帝那是感激涕零。?
朝廷对诛灭吕氏的人进行论功行赏,右丞相周勃以下,都被增加了封户和赐金,赏赐得数量都不一样。绛侯周勃散朝时迈着小步子快速得退出朝堂,那表情是十分得意,文帝对绛侯那是以礼相待,对他很是恭敬,经常目送他退朝。就在周勃春风得意得时候,担任郎中的安陵人袁盎在文帝跟前打起了小报告说,他说道:吕氏骄横无礼,想干谋反得事,幸亏大臣们发现的早,同里合作才将吕氏诛灭。那时,丞相身为太尉,手中掌握兵权,才凑巧地建立了这番功劳。看丞相现在得样子,似乎已有对人主骄矜的神色,而陛下却对他一再谦让,臣子和君主都有失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啊!文帝听完后表示沉默,只是以后朝会时,文帝就变得越来越庄重威严,丞相周勃看到这,对文帝也就越来越敬畏。?
十二月得时候,文帝就颁布了一份诏令:法律,原本是治理天下的依据,但现在的法律在对违法者本人做了处罚之后,还要株连到他本来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兄弟,甚至将他们贬为奴婢,朕认为这样的法律有伤百姓得心,觉得十分不可取!所以自今以后废除各种收罪犯家属为奴婢及各种相连坐的律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想当年,隆虑侯周灶领兵进攻南越国,那时正值暑热时分,南越天气又十分潮湿,士卒中就流行瘟疫,军队也无法越过阳山岭。就这样过了一年多,吕后因病去世,周灶便撤兵了。赵佗趁此机会,就用武力威胁并以财物引诱闽越、西瓯、骆,使它们归属南越统治。南越国东西长达一万多里,赵佗乘坐供天子专用的黄屋左纛车出行,自称皇帝,地位与汉朝皇帝相同。?
见此情形,汉文帝就下令,为赵佗父母的坟墓设置专司守墓的人,按每年四季进行祭祀;又召来赵佗的兄弟,用尊贵的官位和丰厚的赏赐来拉拢他。随后文帝又派遣陆贾出使南越国,陆贾给赵佗带去了文帝写给他的一封书信,信中说:朕是高皇帝侧室生得孩子,一直被安置在外地,长期在北方代地做藩王。因为路途遥远,加上我见识浅薄,朴实愚鲁,所以那时没有与您通信问候。直到高皇帝不幸去世,孝惠帝也因病离世,高后就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她晚年不幸患病,吕氏就趁机谋反,幸亏有开国功臣得鼎力相助,这才诛灭了吕氏,保全了汉室宗庙。朕因为无法推辞各诸侯和百官的拥戴,不得已登基称帝,登基以来日夜惶恐不安,生怕在国家大事得处理上有所懈怠。前不久,得知大王给将军隆虑侯周灶写过信,请求寻找您的亲兄弟,并请求罢免长沙国的两位将军。朕因为您的这封书信,已罢免了将军博阳侯,您在真定的亲兄弟,朕已派人前去慰问,并修整了您父母的坟墓。前几日听说大王在边境一带发兵,不断侵害劫掠周边得百姓。当时长沙国受到了伤害,而南郡最为严重。即便是大王治理下的南越王国,难道就能在战争中只获利益而不受损害吗?战事一起,必定会使许多士卒丧生、将吏伤身,造成许多寡妇、孤儿和无人赡养的老人,朕不忍心做这种得一亡十的事情。朕本来准备对犬牙交错的地界做出调整,因此多次征求官员得意见,他们都回答说这是高皇帝为了隔离长沙国而划定的地方,所以朕不得擅自变更地界。现在,汉朝若是夺取大王的领地,并不足以增加多少疆域;夺得大王的财富,也不足以增加多少得财源。因此我决定五岭以南的土地,大王尽可自行治理,我绝不干涉。即便大王已有皇帝的称号,也没啥大问题,但两位皇帝同时并立,互相之间没有一位使者相互联系,这是以力相争啊,只讲力争而不讲谦让,这是仁义得人所不屑去做的。我愿与大王共弃前嫌,自今以后,互通使者往来,恢复原有的良好关系,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陆贾经过一番长途跋涉,终于是再次踏上了这片国土。南越王赵佗见了文帝得书信后,显得十分惶恐不安,立马叩头谢罪,表示愿意遵奉皇帝得诏令,永为汉朝得藩国臣属,遵奉贡纳得职责。赵佗随即在国中下令说:我听说,两雄不能同时共立,两贤不能一时并存。汉朝的皇帝,是贤明的天子。从今以后,我将废去帝制、黄屋、左纛。于是给汉文帝写了一封回信,信中说:蛮夷大长、老夫臣赵佗,怀着敬畏之心,冒昧地再次向皇帝陛下上书。老夫本是旧越地的一名官员,承蒙高皇帝的眷顾与信任,赐予我玺印,封我为南越王。孝惠皇帝即位后,秉持着道义,不忍心断绝与南越的往来,因此对老夫给予了十分丰厚的赏赐。然而,高后当政时,却对蛮夷之地持有歧视和隔绝的态度。她下令道:不得给蛮夷南越金铁、农具、马、牛、羊;即便给予牲畜,也只能是雄性的,绝不能给雌性的。老夫所处之地偏远,马、牛、羊都已年老体弱,难以满足祭祀之需。我深知这是对祖宗的不敬,是死罪啊!为此,老夫特意派遣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等三批人上书朝廷谢罪,期望能得到陛下的宽恕。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三批人至今都未能返回。又有谣传说老夫的父母坟墓已被摧毁,兄弟宗族人等已被判罪处死。官员一同议论说:我们现在对内不能得到汉朝的尊重,对外也没有自我显示与众不同的地方。所以才改王号,称皇帝,但是我只在南越国境内称帝,并无危害天下的胆量。高皇后得知后,勃然大怒,立马下令就削去了南越国的封号,并断绝了与南越的使臣往来。老夫私下怀疑是长沙王陷害我,所以才发兵攻打长沙国边界。老夫在越地已经生活了四十九年,现在已抱孙子了。但我还是夙兴夜寐,睡觉也难安枕席,吃饭也品尝不出味道,眼里没有女色,耳朵也不听音乐,就是因为不能侍奉汉廷的天子。现在,老夫有幸得到陛下的哀怜,恢复我原来的封号,允许我像过去一样派人出使汉廷,老夫即使死去,尸骨也不会朽灭。此时改号为王,不敢再称帝了!?
?文帝得知河南郡守吴公治理地方的政绩为天下第一,就召他入朝做廷尉。但是吴公却推荐了洛阳人贾谊,说他非常的有才能。文帝就召贾谊进京做博士官,当时贾谊才二十多岁。文帝非常的赏识贾谊的文辞和渊博的知识,一年之中,就破格提升他做了太中大夫。贾谊上奏请文帝更改历法,变换朝服颜色,重新审定官名,确定汉室的礼仪和音乐,以建立独属于汉朝的制度,更改秦朝的法度。此时文帝正以谦让治理国家,还没时间去顾及这些事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天文帝和贾谊闲逛,贾谊看文帝心情好得很,就对文帝说:陛下,《管子》书中说:仓库充实人们才会讲究礼节,衣服粮食充足人们才会有荣辱观念。假若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却乐意听命于君主的统治,这种事情,从古到今,我都没有听说过。古代有人说:一个农夫不耕作,就有人要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要挨冻。无论什么产品,生产它都有一定的季节时令,用起来如果毫无限制,物资必然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安排的十分细微周到,所以国家干事是有倚仗的。现在,脱离农桑本业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太多了,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弊端呐;追求奢侈的风俗,日益增长,这是危害天下的一大公害呐。这两种弊端和公害盛行,没有谁加以制止;政权就会面临被毁坏,到时就没有谁能够挽救社稷了。天下财富,生产的人很少而挥霍的人却很多,怎能不枯竭!资源是有限的,用之无度会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自从大汉建国以来,已近四十年了,国库和私人积蓄数量之少,仍然令人悲哀痛惜。一旦老天不按时降雨,百姓就惶恐不安;年景不好,没有好收成,百姓或者出卖爵位,或者自卖儿女,以此换粮度日;此类事情,想必陛下已经听到了。哪有天下如此危险而主上不惊惧的!?
世上有丰年有歉年,这是自然规律;古代圣王夏禹和商汤也都曾经历过。假若不幸出现了方圆二三千里的大面积旱灾,国家靠什么去救济百姓呢?突然间边境有紧急情况,要征调数十百万将士,国家又用什么供应军需呢?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国家财力无法应付,天下就会大乱,这时有勇力的人就会聚众劫掠地方,疲困和老弱的人,就相互交换子女吃人肉。政事的治理还没有完全通畅,远方的那些势力强大有称帝野心的人,就会一起举兵争着起事;若等情况发展到这般田地才大吃一惊图谋制止,又怎能来得及呢!资源储备是国家的命脉,如果国家积累了大量的粮食而钱财又有剩余,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以它为依凭,进攻就战无不胜,防守就坚不可摧,作战就能胜利,要感化、安抚敌人,或者吸引远方部族归附朝廷,怎么会办不到呢!?现在如果驱使民众归返农事,都依附于土地,让天下人都从事生产满足本人生活所需,让工商业者、游民都改为从事农耕,那么,国家就会有充足的资源,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原本可以使国家富足,天下安定,而陛下却做出了这种令人畏惧的事情,我私下为陛下感到惋惜!?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打动,春季正月,文帝下诏举行“藉田”仪式,文帝亲自耕作,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时节,有关部门的官员请求文帝立皇子为诸侯王,以稳固汉室江山。文帝下诏,先立赵幽王的小儿子刘辟强为河间王,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然后才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刘揖为梁王。?到了五月,文帝又下诏说:古代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朝廷会专设鼓励献计献策的旌旗,树立书写批评意见的木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朝政的清明,鼓励臣民前来进谏。现在的法律中,有‘诽谤罪’和‘妖言罪’,这就使得群臣不敢畅所欲言地批评朝政的得失,皇帝也无从得知自己的过失,这怎么能吸引远方的贤良之士到朝廷来呢!因此朕决定废除这些罪名!?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文帝又下诏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百姓依靠它而生存;有的百姓不从事农耕的本业,却去从事工商末业,所以百姓生活艰难。朕对此感到十分的担忧,所以现在亲自率领群臣从事农业耕作,以提倡百姓要重视农业,今年只向天下百姓征收田租的一半。?本年燕王刘泽去世。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