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门阀博弈下的皇权更迭

晋纪二十五

公元371年

春季正月,袁瑾、朱辅向前秦求救,前秦王苻坚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交州刺史,另派遣武卫将军武都王苻鉴、前将军张蚝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前去救援。大司马桓温派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顿太守桓石虔等人在石桥迎击苻鉴、张蚝,把他们打得大败,前秦军队撤退后驻扎在慎城。桓伊,是桓宣的儿子。丁亥日,桓温攻克寿春,擒获袁瑾、朱辅以及他们的宗族亲属,将他们押送到建康后斩首。

随后,前秦王苻坚迁徙函谷关以东的豪杰以及不同部族十五万户到关中地区,把乌桓人安置在冯翊、北地,把丁零人翟斌的部众安置在新安、渑池。对于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想要返回故土重操旧业的人,全都听任他们回去。

二月,前秦任命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射声校尉徐成为并州刺史,武卫将军王鉴为豫州刺史,左将军彭越为徐州刺史,太尉司马皇甫覆为荆州刺史,屯骑校尉天水人姜宇为凉州刺史,扶风内史王统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县侯苻雅为使持节、都督秦、晋、凉、雍四州诸军事、秦州牧,吏部尚书杨安为使持节、都督益、梁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前秦重新设置雍州,治所设在蒲阪;任命长乐公苻丕为使持节、征东大将军、雍州刺史。梁成,是梁平老的儿子;王统,是王擢的儿子。苻坚因为函谷关以东刚刚平定,地方长官应当任用合适的人选,便命令王猛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拔征召有才能的人,补充六州的太守、县令,任职之后,再上报朝廷正式任命。

三月壬辰日,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去世。

这时,前秦后将军金城人俱难在桃山攻打兰陵太守张闵子,大司马桓温派兵击退了俱难。

前秦西县侯苻雅、杨安、王统、徐成以及羽林左监朱肜、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七万步兵骑兵讨伐仇池公杨纂。

代国将领长孙斤图谋杀害代王拓跋什翼犍,世子拓跋寔奋力抵抗,胸部受伤,最终擒获长孙斤并将其杀死。

夏季四月戊午日,东晋实行大赦。

这时,前秦军队抵达鹫峡,杨纂率领五万部众抵御。梁州刺史弘农人杨亮派遣督护郭宝、卜靖率领一千多骑兵援助杨纂,与前秦军队在峡中交战;杨纂的军队大败,死亡人数达到十分之三四。郭宝等人也战死,杨纂收拢残兵逃了回去。西县侯苻雅进军攻打仇池,杨统率领武都的部众投降前秦。杨纂十分害怕,反绑双手出城投降,苻雅把杨纂押送到长安。前秦任命杨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授杨安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守仇池。

王猛在枹罕打败张天锡时,擒获了张天锡的将领敦煌人阴据以及五千名士兵。前秦王苻坚攻克杨纂之后,派遣阴据率领他的士兵返回凉州,让着作郎梁殊、阎负护送他们,顺便命令王猛写信劝谕张天锡,信中说:“过去您的先祖向刘曜、石勒称臣,是因为他们能审度强弱形势。如今要说凉州的实力,已比过去有所削弱;要说大秦的德行,却不是刘曜、石勒所能比拟的;而将军您反而与大秦断绝关系,这恐怕不是祖先宗庙的福气吧!凭借大秦的威势,威力震慑四方,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能够让弱水掉头向东流,让长江、黄河折向西淌。函谷关以东已经平定,接下来将要调兵进攻黄河以西地区,恐怕不是凉州六郡的官民所能抵抗的。刘表曾经认为汉水以南可以保住,将军您现在认为黄河以西可以保全,吉凶祸福都取决于您自身,过去的教训并不遥远,您应当深入思考,妥善谋划,为自己谋求更多的福分,不要让六代相传的基业毁于一旦!”张天锡十分恐惧,便派遣使者向前秦认错并表示愿意称臣。苻坚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便任命张天锡为使持节、都督河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西平公。

这时,吐谷浑王辟奚听说杨纂战败,五月,派遣使者向前秦进献一千匹马、五百斤金银。前秦任命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辟奚,是叶延的儿子,他喜好学习,为人仁厚但缺乏威严和决断力。他的三个弟弟专权放纵,国中的人都为此担忧。长史钟恶地,是西漒羌人的首领,他对司马乞宿云说:“大王的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超过了大王,国家几乎要灭亡了。我们两人身为辅政大臣,岂能坐视不管!明天是初一,文武官员都会集会,我将要在会上讨伐他们。大王身边的人都是我们羌人子弟,我只要眨一下眼睛示意,立刻就能把他们擒获。”乞宿云请求先告诉大王,钟恶地说:“大王仁慈却没有决断力,告诉他肯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泄露,我们就会全军覆没了。事情已经说出口,怎么能中途改变!”于是在集会时擒获了大王的三个弟弟,把他们杀了。辟奚对此是又惊又怕,自己从座位上跌落到床底下,钟恶地、乞宿云急忙上前扶起他,说:“臣昨天梦见先王用剑刺臣,说:‘三个弟弟将要谋反,不能不讨伐他们。’所以我们才杀了他们。”辟奚从此患病,精神恍惚,他对世子视连说:“我连累了同胞兄弟,死后有什么脸面去见先王!国家的大小事务,都由你去处理吧,我剩下的这把老骨头,只求能活下去罢了。”随后便因忧虑去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太宰武陵王司马曦,喜好军事,被桓温所忌恨,桓温想要废黜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是皇室近亲,又没有明显的罪过,不能因为猜疑就废黜迁徙他。明公拥立圣明的君主,应当尊崇和辅佐王室,与伊尹、周公齐名;这是大事,应当更加慎重考虑。”桓温说:“这件事已经定了,你不要再多说了!”乙卯日,桓温上奏章说“司马曦聚集收纳轻浮剽悍之徒,他的儿子司马综骄横残忍;袁真叛乱,司马曦与他有牵连。近来司马曦心怀猜疑恐惧,将要成为祸乱的根源。请求罢免司马曦的官职,让他以王的身份回到封国”。皇帝批准了桓温的奏请,同时罢免了司马曦的世子司马综、梁王等人的官职。桓温派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领他的部众驻守皇宫。毛安之,是毛虎生的弟弟。

庚戌日,尊奉褚太后为崇德太后。

当初,殷浩去世,大司马桓温派人送去书信吊唁。殷浩的儿子殷涓没有回信,也没有去拜见桓温,反而和武陵王司马曦交往。广州刺史庾蕴,是庾希的弟弟,向来和桓温有矛盾。桓温厌恶殷氏、庾氏家族势力强大,想要除掉他们。辛亥日,桓温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马晃到西堂叩头自述,声称自己与司马曦以及司马曦的儿子司马综、着作郎殷涓、太宰长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刘强、散骑常侍庾柔等人谋反;皇帝面对这种情况泪流满面,桓温把这些人全都逮捕,交给廷尉审理。庾倩、庾柔,都是庾蕴的弟弟。癸丑日,桓温杀死东海王司马奕的三个儿子以及他们的母亲。甲寅日,御史中丞谯王司马恬秉承桓温的旨意,请求按照法律诛杀武陵王司马曦。皇帝下诏说:“这件事让人悲痛惋惜、惶恐不安,我不忍心听到,更何况谈论呢!还是重新详细商议吧!”司马恬,是司马承的孙子。乙卯日,桓温再次上奏章坚决请求诛杀司马曦,言辞非常严厉恳切。皇帝于是亲手写诏书给桓温说:“如果晋朝的国运长久,明公就应当遵照之前的诏令行事;如果晋朝的国运已经衰竭,请允许我为贤能的人让路。”桓温看了诏书,吓得流汗,脸色大变,于是奏请废黜司马曦和他的三个儿子,把他们的家属都迁徙到新安郡。丙辰日,把新蔡王司马晃贬为平民,迁徙到衡阳;殷涓、庾倩、曹秀、刘强、庾柔都被灭族,庾蕴服毒自杀。庾蕴的哥哥东阳太守庾友的儿媳,是桓豁的女儿,所以桓温特别赦免了她。庾希听到灾祸的消息,和弟弟会稽王参军庾邈以及儿子庾攸之逃到海陵的沼泽地带。桓温诛杀殷氏、庾氏家族后,威势显赫,侍中谢安见到桓温时,在远处就叩拜。桓温惊讶地说:“安石,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谢安说:“没有君主在前面叩拜,臣子在后面作揖的道理。”

戊午日,东晋实行大赦,文武官员的职位都提升二等。

己未日,桓温前往白石,上书请求返回姑孰。庚申日,皇帝下诏晋升桓温为丞相,大司马的职位依旧保留,让他留在京城辅佐朝政;桓温坚决推辞,仍然请求返回镇守之地。辛酉日,桓温从白石返回姑孰。

这时,前秦王苻坚听说桓温废黜君主的事情,就对大臣们说:“桓温之前在灞上战败,后来又在枋头战败,不但不能反思过错、自我贬责来向百姓谢罪,反而废黜君主来为自己开脱,一个六十岁的老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将来怎么在天下人面前立足呢!俗话说:‘对自己的妻子生气,却对父亲变脸。’大概说的就是桓温吧。”

前秦车骑大将军王猛,因为都督六州的责任重大,向前秦王苻坚进言,请求改派亲近贤能的人担任这一职务;至于都督府中选拔官员的事务,他也已经停止办理,另外请求让自己担任一个州的刺史来为国家效力。苻坚回复说:“朕和你,从道义上讲是君臣,从感情上讲胜过骨肉,即使是齐桓公、燕昭王拥有管仲、乐毅,刘备拥有诸葛亮,朕自认为超过他们。君主在寻求贤才时辛劳,得到贤才后就可以安逸。朕既然把六州委托给你,就没有了向东边的顾虑,这不是对你的优待尊崇,而是朕自己寻求安逸啊。夺取天下不容易,守住天下也困难,如果任用的人不合适,祸患就会超出预料,这不仅是朕的忧虑,也是你的责任,所以朕才让朝廷中枢的职位空缺,而把镇守一方的重任放在首位。你没有理解朕的心意,实在辜负了朕平时对你的期望。新的政令等待人才去推行,应当尽快选拔补充官员;等东方的教化融洽和睦之后,你再穿着衮衣回到朝廷任职。”接着派遣侍中梁谠到邺城传达圣旨,王猛于是像以前一样处理事务。

十二月,大司马桓温上奏说:“被废黜流放的人,应当把他们安置在偏远之地,不能让他们接近百姓。东海王(司马奕)应当依照昌邑王(刘贺,西汉被废君主)的旧例,在吴郡修建宅第居住。”褚太后下诏说:“把他贬为平民,感情上实在不忍心,可以特别封他为王。”桓温又上奏说:“可以封他为海西县侯。”庚寅日,朝廷封司马奕为海西县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时,桓温的威势震慑朝廷内外,晋简文帝(司马昱)虽然身处皇帝之位,却只能拱手沉默而已,还时常担心被废黜。在此之前,火星停留在太微垣的端门位置,过了一个月,海西公(司马奕)就被废黜。辛卯日,火星逆向运行进入太微垣,简文帝对此非常厌恶。中书侍郎郗超当时在宫中当值,简文帝对郗超说:“生命的长短,我本来就不放在心上,只是还会再有最近发生的那种事(指废立)吗?”郗超说:“大司马桓温,正在对内稳固国家社稷,对外拓展疆域谋划,像废立那样的非同寻常之事,我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不会再发生。”后来郗超请假回家探望父亲(郗愔),简文帝对他说:“请代我向你父亲致意,国家和家族的事情,竟然到了这个地步,是因为我不能用道义匡扶护卫皇室,内心的愧疚和叹息难以言说!”接着吟诵庾阐的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有志之士为朝廷危难而痛心,忠诚之臣为君主受辱而哀伤)。”说完泪水沾湿了衣襟。简文帝风度仪表优美,举止得体,注重典籍研读,即使书案上满是灰尘,也依然沉浸在读书中。他虽然神情恬淡舒畅,却没有挽救时局的远大谋略,谢安认为他属于晋惠帝(司马衷,西晋昏庸君主)一类的人,只是在清谈(魏晋时期文人的玄谈风尚)方面比晋惠帝稍好一些。

郗超因为是桓温的亲信,朝中官员都畏惧他,不敢得罪。谢安曾经和左卫将军王坦之一起去拜访郗超,一直等到天色已晚还没能见到他,王坦之想离开,谢安说:“难道就不能为了保全性命,再忍耐片刻吗?”

这时,前秦任命河州刺史李辩兼任兴晋太守,让他返回枹罕镇守。同时将凉州的治所迁移到金城。张天锡(前凉君主)听说前秦有兼并凉州的野心,非常恐惧,于是在姑臧城南建立祭坛,杀牛、羊、猪三牲祭祀。他率领手下官员,隔着遥远距离与东晋的三公(朝廷最高级官员,当时指司徒、司空、太尉)结盟。又派遣从事中郎韩博携带奏表和盟文前往东晋,并且给大司马桓温送信,约定在明年夏天一起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在上邽会师。

这一年,前秦益州刺史王统在度坚山攻打陇西鲜卑族首领乞伏司繁,乞伏司繁率领三万骑兵在苑川抵御王统。王统暗中派兵偷袭度坚山,乞伏司繁部落的五万多人全都投降了王统;乞伏司繁的部众听说自己的妻子儿女已经投降前秦,未经交战就溃散了。乞伏司繁无处可去,也前往王统军中投降。前秦王苻坚任命乞伏司繁为南单于,把他留在长安;任命乞伏司繁的堂叔乞伏吐雷为勇士护军,安抚他的部众。

公元372年

春季二月,前秦任命清河人房旷为尚书左丞,征召房旷的兄长房默以及清河人崔逞、燕国人韩胤担任尚书郎,任命北平人阳陟、田勰、阳瑶为着作佐郎,郝略为清河相。这些人都是函谷关以东地区有声望的士子,由王猛推荐任职。阳瑶,是阳骛的儿子。

冠军将军慕容垂对前秦王苻坚说:“臣的叔父慕容评,是燕国像恶来(商纣王时奸臣,以暴虐着称)一样的人,不应该再让他玷污圣明的朝廷,希望陛下为燕国除掉他。”苻坚于是调任慕容评为范阳太守,前燕的各位亲王全部被补任为边境州郡的官员。

对此,司马光说:古代的人,消灭别人的国家却能让该国百姓喜悦,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为百姓铲除祸害啊。那个慕容评,蒙蔽君主、独揽朝政,嫉妒贤才、忌恨功臣,愚昧昏庸、贪婪暴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国家灭亡后他还不肯去死,逃跑后被擒获。前秦王苻坚不把他当作首恶诛杀,反而对他加以宠爱、授予官职,这是偏爱一个人却不爱整个国家的百姓,他失去人心的地方太多了。所以他对人施加恩惠,人们却不认为是恩惠;对人竭尽诚意,人们却不认为是诚意。最终他功业未成、无处容身,就是因为行事不符合正道啊。

三月戊午日,东晋派遣侍中王坦之征召大司马桓温入朝辅佐朝政,桓温再次推辞。

此时,前秦王苻坚下诏:“函谷关以东地区的百姓,凡是精通一部儒家经典、具备一种技艺才能的人,所在郡县要依照礼仪将他们送到京城。在职官员中俸禄在百石以上,却不通晓一部经典、没有一种技艺才能的人,罢免官职,遣送回乡为民。”

夏季四月,东晋将海西公司马奕迁徙到吴县西柴里,命令吴国内史刁彝负责防卫,又派遣御史顾允监督他。刁彝,是刁协的儿子。

六月癸酉日,前秦任命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爵等原有官职依旧保留;任命阳平公苻融为使持节、都督六州诸军事、镇东大将军、冀州牧。

庾希、庾邈与前青州刺史武沈的儿子武遵,聚集部众在夜间攻入京口城,晋陵太守卞眈翻越城墙逃到曲阿。庾希谎称接受海西公的秘密诏令,要诛杀大司马桓温。建康城内震动混乱,朝廷内外实行戒严。卞眈征调各县士兵二千人攻打庾希,庾希战败,关闭城门坚守。桓温派遣东海内史周少孙讨伐庾希。秋季七月壬辰日,周少孙攻克京口城,擒获庾希、庾邈以及他们的亲信党羽,将他们全部斩首。卞眈,是卞壶的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新译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新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