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胤禛已十一岁。在仙蕊的精心调养下,他身量抽高,虽仍显清瘦,但面色红润,目光湛然,早已摆脱了“四力半”的孱弱印象。他文武兼修,诗文书画皆通,性情在仙蕊的引导下,沉静而不孤僻,自有其风骨与雅趣。
仙蕊知道,为胤禛择选福晋之事,虽未正式提上日程,但必须早做谋划。她绝不能重蹈“剧情”覆辙,让那两个乌拉那拉氏的毒妇有任何接近她儿子的机会。她的目标非常明确:一要身体健康,利于生育,为胤禛开枝散叶;二要品行端方,能打理好后院,免除胤禛内顾之忧;三要略通文墨,能与胤禛诗词唱和,满足他精神层面的需求,夫妻和睦。
她通过多种渠道细细探听京中适龄贵女的情况。阿玛佟国维、弟弟庆泰在前朝与各府邸往来时,也会 留意各家格格的风声。仙蕊自己则利用宫廷节宴、命妇朝贺等机会,观察那些被母亲带入宫的少女们。
然而,符合前两条的,多是武将之家出身,性格爽利却未必知书达理;符合第三条的,又多是文官家的娇弱小姐,身体未必强健。仙蕊寻寻觅觅,一时竟未有十分合意的人选。
转机发生在这年秋猎之后。康熙率众皇子及王公大臣赴木兰围场行猎,仙蕊的弟弟庆泰亦随扈。围场之上,不仅较量骑射武功,也是满洲贵族子弟展示风采、各家暗中相看女婿儿媳的场合。
归来后,庆泰入宫向姐姐请安,闲谈间说起围场见闻,提及步军统领费扬古(另一位费扬古,非乌拉那拉氏那位)之女。 “姐姐,说来也巧,此次围场,倒见了费扬古大人家的格格,与四阿哥年岁相仿。”庆泰说道。
仙蕊心中一动,此费扬古并非那个色令智昏的乌拉那拉氏费扬古,而是另一位满洲镶白旗的费扬古,官居步军统领,家风严谨,是朝中有名的务实能臣。
“哦?那家的格格如何?”仙蕊状似无意地问。
庆泰回忆道:“骑射功夫在闺秀中算是很不错的了,听说自幼随父兄习武,身子骨很是健朗。性子也大方,行事有度,并非那等扭捏之人。听闻在家中也读书识字,并非只知舞刀弄枪。”
仙蕊顿时上了心。身体健康,性格大方,家风好,还读书识字!这几乎完美契合了她的所有要求!
她立刻让庆泰和阿玛暗中再仔细打听这位格格的详细情况。反馈回来的信息愈发令人满意:此女不仅身体康健,精力充沛,且性情温婉宽和,待人接物颇有章法,虽非才女,但确通文墨,且因其父教导,识大体、懂进退。
仙蕊几乎立刻认定,这就是她为禛儿寻觅的理想嫡福晋人选!家世足够显赫却并非权倾朝野、引人忌惮;父兄是实干之臣,而非结党之徒;女儿本人健康、贤良、有文化,既能管理后院、生育子嗣,又能与胤禛精神交流。
她开始创造机会。先是借着赏花、礼佛等名目,邀请一些命妇携女入宫,其中自然包括了费扬古的夫人和那位格格。仙蕊远远观察,见那女孩举止端庄,目光清正,与其他贵女交往时也显得从容大度,心中更是欢喜。
在一次小范围的茶会上,仙蕊甚至“偶然”路过,与那女孩说了几句话,问了她读什么书,喜欢什么诗词。女孩回答得虽不惊艳,却条理清晰,态度不卑不亢,显露出良好的教养。
仙蕊心中大定。
接下来,便是要让康熙认可这个人选。她并未直接提出,而是在康熙再次偶然提及皇子婚事时,轻描淡写地提起:“皇上日前说重品行、重家教,臣妾深以为然。近日见步军统领费扬古家的格格,倒是落落大方,身体健康,听闻在家中也知书达理,可见其家教甚好。这样的姑娘,将来无论指给哪位阿哥,都是福气。”
她将选择权推给康熙,只是提供了信息并加以赞赏,毫无强求之意。
康熙对仙蕊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加之他也听闻过此费扬古家风不错,女儿名声也好,便留了心。“爱妃倒是留意得仔细。费扬古确是老实肯干之臣。朕记下了。”
此事便如此在帝妃二人心中达成了默契。仙蕊成功地将胤禛的婚姻命运,从“剧情”中的乌拉那拉氏毒妇,扭转向了这位健康贤良的费扬古氏(注:即历史上雍正皇帝的孝敬宪皇后原型,此处为符合甄嬛传背景的文学处理)。
解决了心头一大患,仙蕊顿觉轻松不少。她看着日渐成长的胤禛,心中充满了希望。她开始更有意识地教导胤禛一些为君之道、御下之术,当然,这一切都隐藏在日常的教导和故事中。
“禛儿,你看这景仁宫,额娘能打理得井井有条,靠的不是事事亲力亲为,而是知人善任,定下规矩,人人遵守。治国,也是一个道理……” “额娘,那如果有人阳奉阴违呢?” “那就要查明原因,是规矩不合理,还是人有私心?然后,或改规矩,或换人。总之,要心中有数,处事公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请大家收藏:()综影视:白浅被挖眼前觉醒记忆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