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十四年的春光,透过兰台的雕花木窗,在墨兰与长榆之间的舆图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图上不再仅是山川城池,更标注着矿脉、海流、乃至星象观测点。
---
书院为聘
盛长榆自嵩阳书院归来,一身风尘尚未洗尽,便被阿姐唤至兰台。他本以为要谈科举仕途,却见案上摊开一份特殊的“名帖”——不是闺秀八字,而是沈括门生赵博士的着述清单,旁附其独女赵明蕙亲笔批注的《九章算术注疏》。
“阿姐这是要我尚公主不成?”长榆轻笑,指尖却珍重地抚过书页上清秀的批注。
墨兰将一枚玄铁令牌推到他面前:“我要你执掌新立的‘格物书院’。聘礼便是这座书院的山长之位,以及……”她展开海图,点在琉球位置,“海外新得的火油矿三成股。”
窗外忽然传来韩笙教妹妹们演算的童声。长榆望向庭院里那群聪慧过人的甥侄,忽然懂了:“阿姐要的,是盛家百年根基。”
三日后,长榆带着一船海外奇石、半卷未完工的航海图,在汴京格物学会“偶遇”正为测量数据蹙眉的赵明蕙。当他说出“星象定位可辅以磁偏角修正”时,少女眸中迸发的光彩,比聘礼中的夜明珠更璀璨。
---
家学新章
这桩婚事在盛家掀起不小波澜。王氏抱着嫡孙冷笑:“娶个整天摆弄机巧的姑娘,难不成将来开木匠铺?”
盛纮却捻须沉吟:“沈存中简在帝心,他的门生……”话未说完,被墨兰派人送来的东海珊瑚屏风晃花了眼。
林噙霜亲自打点聘礼,特意将墨兰从海外带回的琉璃镜与赵明蕙改进的视力测验图并排放置。“这才是珠联璧合。”她对着镜中依然娇艳的容颜喃喃。
最让人意外的是长柏。他连夜从任上寄回《周髀算经》珍本,附信只有八字:“格物致知,正道沧桑。”
---
漕运新策
婚事既定,墨兰顺势将漕运衙门的器械革新交由长榆督办。小两口整日埋在图纸堆里,不过半月竟拿出脚踏式翻车图样,可省三成人力。
“阿姐你看,”长榆兴奋地演示模型,“明蕙发现用桐油浸泡齿轮,能防锈减噪。”
墨兰却指着翻车旁的漕船:“既然要改,不如连船一起改。”她取出澎湖基地的新式船图,“装上新式舵轮,配合翻车,航速可快五成。”
韩络下朝归来,见姐弟俩对着漕船模型热烈讨论,不由感叹:“盛家这是要改天换地啊。”
---
海外佳音
初夏时节,海外基地传来捷报。运用赵明蕙改进的冶炼法,终于炼出柔韧如锦、坚硬胜铁的“百炼钢”。随船运回的还有十几名大食匠人,皆擅制琉璃。
“告诉陈家,在琉球辟出琉璃工坊。”墨兰对荆红吩咐,“让明蕙帮着改进配方,我们要造出能望千里的‘千里镜’。”
她转头看向正教导韩笙测日影的长榆:“等你成婚,琉球基地便交给你们夫妇。”
暮色中,格物书院的地基在扬州城外奠基。奠基礼上,赵明蕙用新制的测距仪精准算出藏书楼高度,赢得满堂喝彩。
---
圣心默许
这桩看似不起眼的婚事,到底惊动了深宫。官家翻阅着格物书院的章程,目光在“军器改良”“海船测距”等词上停留良久。
“告诉韩络,”他对黄门官淡淡道,“朕准了。”
恩准的不仅是婚事,更是默许盛家涉足军器研制。当夜,军器监的密档便抄送格物书院一份。
---
金石为盟
大婚前夕,长榆与赵明蕙在兰台完成最后一件聘礼——合着《格物航海初探》。书成那夜,海外基地用新式火炮试射,轰鸣声传至百里。
墨兰将书院地契与火炮图样并排放置:“从今日起,盛家的根基不在朝堂,在天地间。”
红烛高燃时,赵明蕙的嫁妆震惊四座——不是金银珠宝,而是三百卷格物笔记,与沈括亲批的“青出于蓝”。
林噙霜抱着新收的孙媳备嫁时绣的星图,对墨兰轻笑:“这孩子,把银河绣进嫁衣了。”
---
星图初展
洞房花烛夜,新人却在观星台测算月轨。巡夜的韩嘉见状,默默让仆役多备两件斗篷。
“母亲,”他次日向墨兰回禀,“舅舅说要用星象为海船导航。”
墨兰望向北疆,韩妙刚送来用新式望远镜绘制的辽营布局图。
青鸾振翅,金石为盟。
这盘棋,终于布到天元之位。
(第498章 完)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综影视:青莲渡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