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电波初啼连四海,铁牛蹈浪斩妖氛
第三十一章:电波初啼连四海,铁牛蹈浪斩妖氛
天津卫码头的黑烟尚未散尽,“铁牛舰”
那“突突突”
的咆哮声已在渤海湾渐行渐远,留下的是朱寿手中紧握的积分牌——【25100】。
无线电,这跨越时空的“顺风耳”
成了他此刻连接千里之外孤舰的唯一希望。
西山工坊深处,新设立的“电波阁”
(原蒸汽机测试棚改造)内,气氛比赶造“铁牛舰”
时还要紧张。
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的刺鼻气味和松香的焦糊味。
朱寿亲自坐镇,指挥着工部调集来的顶尖巧匠和几个略通数算的年轻学子,按照系统灌输的知识,捣鼓着一堆铜丝、锌皮、硫磺、磁石和形状古怪的矿石(天然方铅矿)。
“铜丝绕圈!
圈数要足!
绝缘!
用那‘树胶’(早期虫胶)!”
朱寿指着图纸,声音嘶哑。
“矿石!
矿石嵌稳!
触点要灵敏!”
“电池组!
串联!
电压不够!”
试验台上,火花发报机(Key)和矿石收音机(Receiver)的雏形在一次次失败中艰难成型。
简陋的天线(一根长长的铜线挂在竹竿上)在风中摇曳。
每一次按键尝试,伴随的都是“噼啪”
作响的电火花和微弱的、时断时续的“滋滋”
声,别说传递信息,连稳定的信号都难以产生。
“陛下……这‘天音’……实在难测啊。”
一个老匠人擦着汗,看着烧焦的触点,满脸愁容。
“难测也要测!”
朱寿斩钉截铁,“毛骧在暗,铁牛在海,朝廷的眼睛耳朵不能瞎不能聋!
继续试!
换矿石!
调线圈!
给朕找出最稳定的组合!”
就在“电波阁”
陷入技术瓶颈时,王老六在海上,也正经历着“铁牛舰”
的严酷考验。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