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集观照篇

第2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4面,我们讲到丁二的业果相续。

净土宗的人,每天会拨出一点时间来拜佛念佛,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我们希望能够透过佛号这样在身口意的操作,能够把自己今生的灾障降到最低,消灾免难。

消灾免难对念佛人来说问题不大,因为它不要去管无始劫的阿赖耶识,平常的时候阿赖耶识是不现前。

所以,你只要有一时的信仰、一时的善念,就可以把佛号念的很有感应。

这种平时的感应可以处理你生命中局部的痛苦、局部的灾障,但是这个不是净土宗的真正目标。

因为你今生活的快乐也好、痛苦也好,都是无常败坏的,这个水泡再怎么漂亮总会破裂。

所以,净土宗的目标,不能够把今生的感应当作重点,因为它是生灭法。

第二个是临终的往生,这是关键,因为它影响到你生生世世了。

临终往生难就难在,它不是平常的第六意识妄想而已。

你平常只要把妄想突破了,业障就过去了,只要佛号坚持下去,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

但是你面对生死业力、临终的时候阿赖耶识,它会出现两个东西:向外变现生死业障、向内产生颠倒妄想,临命终人是内忧外患。

内忧这一块,我们明天再来处理;先谈外患,就是生死业障。

一个人可以有业,但是不能有障。

有业,可以带业往生;但是有障,你就不能往生了。

怎么样让这个业力不能构成障碍?你就必须要做一些忏悔、调伏的工作。

当然,这个关键就跟相续有关系,我们现在谈到主题了:当一个业成立以后,这个时候业果的形成,前半段叫做造业;但是,如果你不注意,它会慢慢形成一种从造业而提升成业力,那你就要注意了,它已经在障碍你、误导你了。

当从一种造业的过程,你没有注意的时候,让它产生相续,那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我们来看,这个就已经构成临终的障碍。

我们来看看业力是怎么相续的?这个地方牵涉到两个重点:一个种子、一个现行。

我们把它念一遍:

丁二、业果相续

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现行,谓七转识及彼相应,所变相见性界地等。

—《成唯识论》—

我们在造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两个功能:一个是种子的功能、一个是现行的功能。

这两个最大的差别:种子是潜伏的状态,你看不到的,它虽然有,但是无形无相。

第二个现行:它是有形象,会很明显的表现在你身口意三业的活动,现行简单讲就是这样。

那么种子跟现行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看左边这个表。

就是当你发动了一个业力,可能是身业的活动、或者嘴巴讲一句话、或者是意业的活动等等身口意的活动,这时候它会现行熏种子。

第六意识的活动透过第七意识的自我主宰以后,它会在第八识形成一个种子。

本来第六意识是生灭的,它是想到这、想到那,就像一个猴子跑来跑去,想完就没了。

但是第六意识有一个根、一个好兄弟,第六意识的根是谁呢?就是第七意识。

所以,第七意识会让第六意识产生等流的力量。

当你一个行为出现的时候,除非这个行为是一时的念头,只要这个念头是经过你思惟、考虑以后所发动的第六意识,它一定会产生等流性。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忏悔对治,它现行熏种子以后,又会种子起现行。

就说:欸,我造了以后也没有刻意让它活动,你没有让它活动,它自己会不断的活动下去。

也就是说你布施一个行为以后,下次会更想布施;你如果真的是发动了一种愿力的持戒,以后会更想持戒。

当你造作了一件事情以后,由于第七意识恒审思量的功能,它会有一种倾向让你造作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自然发生的,除非你从中间做些改变。

所以说第六意识本来是生灭的,但是因为由第七意识恒审思量的加持,它很习惯会产生现行熏种子、种子起现行,然后又现行熏种子...会产生一种滚雪球似的辗转增盛的力量,这个叫做业力的相续。

直到有一天,这个业成熟了,它就变现以下十法界的果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