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禅观与净土》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9面,我们讲到乙二的解脱道。
我们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它跟其它圣道不同的地方是,因为它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
也就是说除了心灵的力量以外,我们有来自外在的弥陀本愿摄受,所以重点不在于断惑证真,
我们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感应道交在净土宗有浅深的不同,所谓“浅的感应道交”
是约着我们平时的念佛,它的重点在于第六意识的调伏。
我们平常可能遇到了身心世界的灾难没办法处理,自己的力量、凡夫的力量已经做不到了。
我们这时候很虔诚皈依弥陀的功德,相信弥陀是无所不在的,弥陀一定可以救拔我,我们一种信仰的心去念弥陀的圣号。
欸,产生感应,灾难突破过去了,这个就是平时的感应道交。
它的处理过程比较简单,因为你只面对第六意识的表层妄想,只要有一时的专注就可以过关了。
但是平时的感应道交,不能构成净土宗的成败,因为你没有对生命产生决定性、根本性的改变。
以佛法的角度,今生本来就是无常败坏的,你活得好一点、差一点,差不了多少,就这么回事,像做一场梦。
所以,平时的感应道交在整个净土宗的修行是仅供参考。
净土宗真实的目的在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
但是这一块就不容易了,因为你面对了生死关,你平时只有面对妄想关而已。
生死关头的时候,因为你阿赖耶识现前了,这是个大问题。
你所有过去的生命经验就叫做阿赖耶识。
它在这个时候,是人临命终时现在其前。
阿赖耶识它会产生两种力量,你学过唯识就会有这种概念:
第一个、生死业力。
它会释放业力,把成熟的业力叫做中阴身释放出来,去引导、诱惑、干扰你。
第二个、你自己的内心有一种颠倒妄想的种子会起现行,就是你过去生习惯性的妄想。
所以,临命终人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你这个佛号提起来的时候,不是天下太平;那是内外是扰动的状况,内有颠倒妄想、外有生死业力。
你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你迟早跟阿赖耶识必有一战,就是临终的时候。
但是等到临命终才知道,你可能来不及了。
我们平常念佛叫做风平浪静,在佛堂的时候念佛念的挺好,你说我临终的时候就可以这样子。
不对,因为你这时阿赖耶识没有现前,阿赖耶识是什么时候出来?“去后来先做主公”
它是你临终的时候、投胎的时候出来,然后这两个工作完成以后,它就隐藏起来。
它只有在临终跟投胎的时候,这个过渡会出现。
很多人忽略了阿赖耶识的存在,就以为把第六意识的妄想调一调,你佛号就念的不得了了。
你如果是有志于念佛要了生脱死、往生净土,那你跟阿赖耶识迟早要面对的,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内忧外患,我们昨天先处理外患,就是生死业力。
诸位,你最好在今生死亡到来之前,好好地拜一个忏。
虽然你今生没有造重大的罪业,不表示前生没有重大罪业。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