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旧时代的电灯

冬雪初霁,阳光透过薄云洒在西郊军营的灰瓦上,融雪顺着屋檐滴下,在地面砸出一个个小水洼。王卫国蹲在营房前的空地上,正用陈老根送的螺丝刀拆卸一盏日军遗留的破旧马灯——玻璃罩已经碎裂,灯芯烧焦发黑,金属灯座上还印着“大日本帝国”的模糊字样。空冥天赋悄然展开,他能清晰地“看到”灯座内部的锈蚀痕迹,也能“回忆”起异时空超市里货架上一排排锃亮的 LED灯,两者的差距像一把钝刀,轻轻刮着他的心脏。

“卫国,准备一下,张营长让咱们去接收西城区那座日军陆军医院的医疗设备,据说里面有不少‘稀罕玩意儿’。”养父王破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肩上挎着装《玄真子兵要》的木筒,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地图,“陈老根也跟着去,说能帮咱们看看那些‘带电的家伙’。”

王卫国猛地站起身,手里的马灯“当啷”掉在地上。他太清楚养父说的“稀罕玩意儿”是什么了——在异时空的历史课本里,1940年代的北平只有少数军政机关和外国使馆能用上电,日军医院作为重要据点,大概率配备了电灯。这个念头像团火苗,瞬间点燃了他的期待,却又夹杂着一丝沉重——他见过现代电灯的便捷,更知道这个年代的中国,连一根钨丝都造不出来。

队伍出发时,陈老根已经在营门口等着了。老人穿着打补丁的棉袄,背着个鼓囊囊的工具袋,里面装着万用表、螺丝刀和几卷电线。“王道长,卫国小哥,咱们可得抓紧点!”他搓着冻得通红的手,“昨天我去探过,国民党的接收队已经在附近转悠了,别让他们把好东西抢了去!”

“放心,有军区的命令,他们不敢胡来。”王破军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却带着警惕——进城这些天,国民党接收队“抢物资、轻设备”的做派,他们已经见了不止一次。

队伍沿着官道向西城区行进,路面的积雪被车轮碾成冰壳,走起来格外打滑。王卫国走在陈老根身边,忍不住问:“陈师傅,那医院里的‘电灯’,是不是不用煤油就能亮?”

陈老根愣了愣,随即笑了:“小哥还知道电灯?没错,那东西通上电就能亮,比十盏马灯加起来还亮堂!可咱们北平的电金贵得很,日军在的时候,只有军营、医院才配用,老百姓晚上还是得点煤油灯、松明火把。”

“那电灯里面的钨丝、外面的玻璃泡,咱们自己能造吗?”王卫国追问,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迫切。

陈老根的笑容淡了下去,叹了口气:“造?难啊!钨丝得从外国进口,玻璃泡虽然能吹,可薄厚不均,用不了几天就炸。就连电线里的铜芯,都得靠拆日军的旧装备凑,咱们自己的兵工厂,连像样的拉丝机都没有。”

王卫国的心脏沉了下去。空冥状态里,他眼前闪过异时空纪录片里的场景:中国第一座钨丝厂 1950年代才建成,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发电机更是晚至 1958年。而现在是 1945年,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起的国家,在科技上的落后,比他想象中更触目惊心。

走到陆军医院门口时,眼前的景象印证了陈老根的担忧——三个国民党士兵正抬着一个铁皮药箱往卡车上搬,看到道医队的红旗,动作明显顿了一下。“你们干什么?这是军区指定由我们接收的医疗设备!”张营长上前拦住他们,掏出命令文件。

领头的国民党士兵撇了撇嘴,眼神瞟向医院主楼:“不就几台破机器吗?谁接收不一样?再说了,这些带电的玩意儿都是鬼子的,用着晦气!”

“晦气?”王卫国忍不住上前一步,空冥状态里能“看到”医院走廊里挂着的玻璃灯盏,“这些‘晦气’的东西,能在手术时照亮伤口,能让医生更精准地救人,比你们抢的那些罐头金贵十倍!”

国民党士兵被噎得说不出话,悻悻地放下药箱,骂骂咧咧地走了。陈老根拍了拍王卫国的肩膀:“小哥说得好!这些设备要是落到他们手里,迟早得被当废铁卖了!”

走进医院主楼,一股混杂着消毒水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走廊两侧的墙壁布满弹孔,日军撤退时散落的病历、纱布随处可见。但王卫国的目光,却死死钉在头顶的灯盏上——那是一个个梨形的玻璃泡,里面缠着细细的钨丝,灯座是黄铜材质,虽然蒙着厚厚的灰尘,却依旧能看出精致的做工。空冥状态下,他能清晰地“分辨”出这些电灯的型号是日军 1939年制式,和他在异时空博物馆里见过的展品一模一样。

“快来看!这里有发电机!”小吴的喊声从走廊尽头传来。王卫国跟着跑过去,只见一间宽敞的房间里,摆放着两台柴油发电机,机身印着“三菱重工”的字样,旁边堆着几个空油桶。

陈老根蹲在发电机旁,用手摸了摸机身:“还能用!就是没柴油了。咱们要是能找到油,就能让这些电灯亮起来!”他走到墙角的配电箱前,打开布满锈迹的柜门,里面的线路错综复杂,“这些线路我能修,就是得花点时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