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田垄躬耕积真智,窑火残躯照初心

那一夜,油灯微弱如豆,灯芯在火焰中发出细碎的噼啪声,宛如不安的心跳在寂静中回响。

姬永海轻轻翻开那本从公社图书室“借”来的《水浒传》,早已不知所踪的封面,残缺的内页,仿佛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那段关于武松打虎的惊心动魄,恰巧缺失,留下一片空白。

翻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页泛黄的纸背透着寒意,仿佛穿越时空的风雪夜,凛冽的杀气迎面扑来。

他心头猛然一震——那一幕,方老师高举圆规欲教训侄子的瞬间,与林冲挺枪冲出草料场、奋勇迎敌的身影,在昏暗摇曳的灯光下竟诡异地重叠交融。

一样的悲愤,一样的绝望,一样的孤注一掷!

书页上林冲枪尖的寒光,仿佛穿透纸背,直抵他的眉心,令人心头一紧。

那场批判会,设在刚刚收割完的麦场上。

新割的麦秸堆积如金色的山峦,在秋日的阳光下散发出干燥而浓郁的甜香,令人有些昏沉。

姬永海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低声念稿。

秋风带着麦芒的锐利,掀起他手中纸张的哗哗声响,就像他胸腔中那颗不安的心跳。

台下,昊文无正偷偷啃食一穗尚未完全成熟的麦子,细密的麦芒粘在唇边,像一圈滑稽又带点辛酸的黄色胡须。

远处打谷机“轰隆隆”的轰鸣声,霸道而坚决,盖过了他口中那句句批判的话语,仿佛为这场荒诞的剧目配上了雄浑而麻木的背景音乐,把他那些不由自主的言辞撕扯得支离破碎。

散会后,他将那本残破的《水浒传》深埋在麦秸垛的深处。

那堆麦秸像一座沉默的坟冢,散发着生命最后的余热。

离开时,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又伸进去,指尖触碰到那粗糙的书脊,奇异地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温度,仿佛那是一颗在泥土深处搏动的心脏。

此时,月光慷慨地洒满大地,像一泓清凉的水银,洗净白日的喧嚣。

收割后的麦茬地反射出一片冷冽的光辉,他恍惚间觉得,那些在泛黄书页中悲壮死去的梁山好汉的魂魄,早已融入这片沉默的土地,化作一茬一茬坚韧生长的麦子。

一茬一茬倔强地挺立,一茬一茬静默倒下。

而埋藏在地下的根脉,始终在黑暗中无声地伸展、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年的春天。

这片土地,既能吞噬血泪,也能埋藏忠奸,最终只留下沉甸甸的麦粒,孕育着希望的未来。

回想起那一年的春天,仿佛一股凶猛的力量,试图弥补去年的迟缓。

桃花的粉霞尚未完全散去,“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红色标语已如疯狂的藤蔓,缠满了公社斑驳的土墙。

浓烈的墨汁味夹杂着新刷的石灰水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头泛起阵阵压抑。

学校再次陷入瘫痪,学生们要么被驱赶去参加一场又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斗,要么被召回家务农。

姬永海被编入“普及大寨县”工作组,日日跟随社员们在田间劳作,挥汗如雨。

田埂上的冻土刚刚开始融化,踩上去湿黏粘稠,仿佛踩在发酵的面团上,每一步都带着沉重的吸引力,似乎要把人拉回泥土的深处。

他挥动沉重的锄头,锄刃深深嵌入板结的泥土,发出沉闷的“噗噗”声,像重锤击打在厚实的皮鼓上,震得手掌发麻,手臂酸胀。

汗水沿着他年轻而紧绷的脸庞不断滴落,砸在刚翻开的深褐色泥土上,瞬间渗出一个个深色的小坑,又被干燥的土粒吸收,只留下浅浅的印记,仿佛瞬间滑落的泪珠。

短暂休息时,他坐在冰冷的田埂石上,粗糙的石头硌得腰背生疼。

他掏出贴身藏着的小本子,封皮已被汗水和体温浸润得发软,带着人体的温热和盐碱的气息。

他用半截铅笔头,借着正午刺眼的阳光,细心记录:

今日辨别麦苗与杂草的细微差别,麦苗叶鞘基部那点不易察觉的白色绒毛;

明日观察土壤墒情的经验,老农抓起一把土,一攥一松,看土团散开的程度……

这些从泥土中汲取的知识,带着粪肥的气息和露水的清冽,比课本上的字句更具体、更扎实,也更富有生命力。

它们像这片苏北平原一样,沉默而厚重,孕育着希望。

工作组的老林,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老把式,黝黑粗糙的手仿佛树皮般坚韧,那烟袋锅子几乎长在他手上,浓烈的烟油味令人窒息。

“你这娃子,”老林吐出一串悠长的烟圈,烟圈在午后的阳光里袅袅升腾,变幻着形状,最终弥散成一片淡蓝色的薄雾,笼罩着他沟壑纵横的脸,“不像来干活的,倒像个来取经的和尚。”

他那布满沟壑的脸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而深邃,“运动是上头刮的风,一阵东一阵西,地却是咱脚踩的根。

你看这麦子,”

他用烟杆指着脚下那片无垠的青绿。

“不管上头喊啥口号,刮啥风下啥雨,节气一到,它就会长得噌噌响,到了灌浆抽穗的时节,也是一刻不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声音低沉而稳重,像从土地深处传来的共鸣,带着泥土的韵味,有一种穿透喧嚣的沉静力量。

姬永海凝望着风中起伏的麦浪,青翠的麦秆在微风中有节奏地摇曳,仿佛无数蘸满绿汁的巨笔,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着生命的永恒篇章。

他想起数学老师田聚选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的函数图像,世间万物的运行轨迹,就像麦粒中沉默的淀粉分子,无论是被磨成面粉蒸成馒头,还是酿成烈酒,其内在的秩序,坚不可摧。

风掠过麦尖,发出低沉的“呜呜”声,似乎在应和老林的话语。

五月的阳光如同炽热的铁水,炙烤着大地,空气仿佛凝固,弥漫着尘土和汗水交织的咸腥味。

姬永海被派去砖窑厂拉砖。

尘土飞扬中,窑厂宛如一只喷吐着黑烟和热浪的巨兽,张开黑洞洞的嘴巴。

他费力地将沉重的砖坯搬上手推车,那土腥味伴随着热浪,令人几乎窒息。

就在这时,他瞥见一个佝偻如虾米的身影,背负着一堆高高的砖坯,在炽热的地面上蹒跚前行,每一步都像踩在炙热的铁板上,留下湿漉漉的脚印,旋即被蒸干。

竟然是昔日的数学老师杜敏!头发已白了大半,沾满了红色的砖粉,像是染上了血迹,腰背弯得像张随时会断的弓,汗水沿着深陷的脊沟流淌。

冲刷出一道道泥痕,在滚烫的背上蜿蜒盘旋。

唯有那双眼睛,透过厚厚的、布满污渍的镜片,依旧闪烁着一丝未曾被苦难彻底磨灭的锐利光芒,就像灰烬中那一抹不肯熄灭的火星。

姬永海心头一紧,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呼吸一瞬间变得困难。

趁着监工转身的空隙,他飞快地靠近,将自己省下的、还带着体温的两个白面馒头,塞到老师那双骨节变形、沾满砖粉的手中。

老师那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抑制不住那点白馒头,仿佛那是炽热的炭火。

“还记得抛物线吗?”他用沙哑的声音问道,像摩擦着砖窑炙热空气的砂纸,几乎被机器的轰鸣淹没。

“记得,”姬永海喉咙发紧,声音干涩得像沙砾。

“起点和终点,都在地上。”

他脑海中浮现井口提水的水桶,麦浪起伏的模样。

这一夜,天色渐渐暗淡,天地间弥漫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气息。

那片土地,那些平凡的身影,正用他们的坚韧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一粒麦子,每一块砖头,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像那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虽微弱,却永不熄灭。

那残破的书页,那沉默的土地,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朴实而深沉的道理:

只有经过躬耕与磨砺,才能积累真正的智慧;

只有在火热的岁月中,才能照亮初心的光芒。

正如那残火余烬,虽已微弱,却依旧温暖着心灵,照耀着未来的路。

喜欢河东与河西的故事请大家收藏:()河东与河西的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