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大政殿。
往日庄严肃穆的殿宇,此刻却仿佛被无形的低气压笼罩,侍立的太监宫女们连呼吸都放得极轻,生怕一丝声响便会引来灭顶之灾。钮钴禄·鄂硕匍匐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额头紧紧贴着地面,身体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他已将西安之行的经过,原原本本,甚至不敢有丝毫隐瞒地禀报完毕,包括沈正阳那番将他、将整个大清都贬低到泥土里的狂言。
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几位议政王大臣——如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皆垂首肃立,脸色阴沉如水。多铎等年轻贝勒则是咬牙切齿,拳头紧握,眼中喷薄着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怒火。
高踞龙椅之上的皇太极,面容依旧看不出太大的波澜,只是那握着扶手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他微眯着眼,目光落在虚空处,仿佛在消化着那些刺耳至极的言语。
“‘孤就怕你不敢来’?” 皇太极终于开口,声音低沉,缓慢地重复着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土鸡瓦狗’?‘明朝的奴才’?‘犁庭扫穴’?”
他每重复一句,殿内的温度似乎就降低一分。鄂硕伏在地上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
“好,好,好。” 皇太极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竟浮现出一丝极淡、却让人毛骨悚然的笑意。“朕登基以来,收服朝鲜,慑服蒙古,屡破明边,汉人闻朕之名,莫不胆寒。今日,倒是在这西陲之地,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硬骨头。”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压抑已久的雷霆终于炸响:
“但这骨头,未免也太硬,太不知死活了!”
“砰!” 皇太极猛地一掌拍在御案之上,震得笔墨纸砚齐齐一跳!那一直维持的平静表象被彻底撕碎,帝王的震怒如同火山喷发,席卷整个大殿!
“沈正阳!一介流寇出身,侥幸窃据数州之地,安敢如此辱朕!安敢如此蔑我大清!” 他霍然起身,目光如利剑般扫过下方群臣,“明朝虽大,不过是一栋将倾之广厦,内部朽烂,朕挥手可破!然此獠,锐意革新,编练新军,结交蒙古,其志非小!其威胁,更在摇摇欲坠之明朝之上!”
他几步走到御阶边缘,俯视着众臣,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此等狂悖之徒,若不及早铲除,任其坐大,必成我心腹大患!明朝,已是冢中枯骨,可缓图之。而这西虏,必须立刻!彻底!予以歼灭!”
“皇上圣明!” 多尔衮率先出列,他目光锐利,沉声道,“沈正阳非一般流寇,其军制、火器皆有其独到之处,若不早除,恐生肘腋之患。臣愿领兵西征,踏平西安,擒此狂徒献于陛下阶前!”
“臣亦愿往!” 豪格、多铎等年轻气盛的贝勒纷纷请战,群情激昂。
皇太极抬手,止住了众人的喧哗。他的怒火来得快,去得也快,此刻已恢复了那种深沉的冷静。他踱回御案后,目光落在巨大的舆图上。
“沈正阳敢如此嚣张,必有所恃。其火器犀利,阵型严整,不可轻敌。” 他沉吟片刻,目光最终锁定在勇武剽悍、但性格急躁的英亲王阿济格身上。
“阿济格!”
“臣在!” 阿济格大步出列,声如洪钟,脸上带着兴奋与嗜战的光芒。
“朕命你为靖远大将军,总统西征诸军事!” 皇太极声音威严,“着你率正白、镶白两旗精锐一万,再调科尔沁、喀尔喀等部蒙古仆从军三万,汉军旗三万,合计七万大军!”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绕过明军重兵布防的宁锦防线,直指河套:“不必经山西与明军纠缠,绕道蒙古,借道土默特部,给朕直扑陕西北部门户——榆林!拿下榆林,便可叩开关中大门!”
“臣,领旨!” 阿济格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嘶哑,“皇上放心!奴才定当踏平榆林,生擒沈正阳,将他的脑袋拧下来,献给皇上当酒器!”
皇太极深深看了阿济格一眼,语气带着告诫与期望:“阿济格,沈正阳非易与之辈,不可轻敌冒进。朕予你精兵强将,是要你为朕,为大清,铲除这个心腹之患!要打出我八旗的威风,更要打出我大清的韬略!”
“喳!奴才明白!” 阿济格虽然嘴上应着,但那闪烁的眼神中,依旧充满了对“南人”军队固有的轻视。在他看来,只要八旗铁骑一个冲锋,什么火器阵型,都将土崩瓦解。
“下去准备吧,三日后,大军开拔!” 皇太极挥了挥手。
“喳!” 阿济格响亮应诺,起身大步流星地退出殿外,盔甲铿锵作响,带着一股迫不及待的杀伐之气。
皇太极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目光再次投向舆图上那片广袤的西北土地,眼神幽深。他知道,自己投下了一颗沉重的棋子。这场即将到来的西征,不仅关乎一个沈正阳,更关乎大清未来的国运。东方的巨龙,终于正式向西方那只桀骜不驯的青鸾,伸出了足以撕裂苍穹的利爪。
喜欢开局明末建基业请大家收藏:()开局明末建基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