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卷首语

《尚书?大禹谟》云:"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

当证据如链锁奸佞,圣裁便如天平定乾坤。

永熙帝手握寒梅玉佩,眼观二十年沉冤,心筹朝堂与边患——这一斥一擢之间,非止惩处贪腐,更在重塑国法纲纪。

且看金銮殿上,帝王如何以证据为秤,称尽天下公理;以寒梅为信,昭告清明之始。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永熙二年九月十二,申时初刻。

奉天殿藻井下,永熙帝萧睿凝视着御案上的寒梅玉佩,玉佩内侧"

泰昌元年寒月"

的刻痕在烛火下若隐若现——那是父皇萧震临终前塞给他的信物,今日转交到谢渊手中时,玉体温热如昔。

殿角铜漏滴答,将方才的证据交锋在脑海中反复回放:匠人血砖上的刻痕、泰昌帝密旨的朱批、越州港弩箭模具的实据,俱在证明一个残酷的真相:太府寺贪腐已非中饱私囊,而是通敌卖国的毒瘤。

"

陛下,三法司已核清太府寺账册。

"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通报打断思绪,手中捧着的黄绫册页上,"

私扣工食银一百二十万两转运越州兵器模具三千套"

的朱笔批语触目惊心。

永熙帝忽然想起今早谢渊展开的万民折,三万六千个血手印在晨光中红得刺眼,其中有个手印特别小,应是未成年的童工所按。

"

宣谢渊。

"

他抚过御案上的《大吴律》,律文"

诸监临主司私通外国者,凌迟"

的字迹被朱砂圈红。

谢渊踏入殿内时,衣袂间还带着查案的墨迹,腰间新赐的寒梅玉佩随步伐轻晃,与殿柱上的寒梅纹彩绘相映成辉。

"

谢卿所查,朕已尽知。

"

永熙帝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暗藏锋芒,"

太府寺卿王崇年,借‘物料折耗’之名行贪腐之实,私扣工食银百万两,致万千匠人冻饿而死;更私造兵器模具,资敌越州,其罪当诛。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