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卷首语

《大吴会典?文书形制》载:"

藩王密约,必以蟠龙印封缄,龙睛或缺,或点金,非至亲不得辨。

"

永熙三年秋,谢渊于李邦彦书房暗格得见《襄王密约》,蟠龙缺睛处藏通敌密码,泰昌暗纹里埋血仇印记。

当王维笔下的"

故乡事"

化作案头血书,且看这一纸密约如何勾连二十年谋逆轨迹,让泉下匠人骨与案头密约字,共诉藩王虎视眈眈的故乡变奏。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永熙三年九月十八,子时初刻。

李邦彦的书房笼罩在秋雨织就的夜幕里,谢渊的指尖沿着博古架第三层的寒梅纹暗扣轻按,胡桃木书架无声滑开,露出尺许见方的暗格。

火折子微光映出绢书边角的蟠龙纹,龙睛处的朱砂缺了半角——正是残页密语中"

丙巳位砖窑"

的标记。

"

大人,是《襄王密约》!

"

书童福生的声音混着雨声,惊飞梁上燕雀。

谢渊屏住呼吸展开黄绢,封口的蟠龙印缺睛处嵌着细小的砖粉,与萧氏官窑丙巳位砖窑的土质完全一致。

密约首行"

元兴十七年冬,砖模铸箭事"

的字迹,正是李邦彦的笔锋。

绢书末页突然刺痛双眼,父亲的名字"

谢明修"

被红笔圈了七圈,旁边小楷写着:"

海塘案首犯,当诛。

"

谢渊的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颤抖,这字迹与二十年前母亲收到的匿名信如出一辙,而圈注的红墨,分明是用匠人血混合朱砂所制。

谢渊借着月光细辨密约暗纹,发现绢丝间藏着极细的北斗纹——七道星芒缺了摇光星,与李邦彦的刺青、太府寺密档的火漆印完全吻合。

"

砖模三千具,藏丙巳位砖窑,"

他念出密约条款,"

弩箭尾缀匠人编号,粮银七成入襄王别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