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佑二年(注:根据用户提供的后续历史事件,此处年号应为虚构,实际已进入北宋末期,为配合剧情发展)的秋风中,裹挟着比上一年更加浓重的血腥与绝望。金人的铁骑再次如潮水般南下,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勒索财帛,而是直指汴京,意在彻底摧毁赵宋王朝的根基。
---
汴京陷落,靖康之耻
· 正月,金军攻破汴京外城。曾经繁华似锦的帝都,沦为修罗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皇室的尊严被践踏于泥泞之中。
· 二月六日,金人废徽、钦二帝,贬为“昏德公”、“重昏侯”。北宋,立国一百六十七年,至此宣告灭亡。 宗庙倾覆,帝统断绝,传国玉玺落入敌手,象征着中原正统的崩塌。
· 三月至四月,金人开始大规模的北撤。这是一场文明的空前劫难。徽、钦二帝、后妃、皇子、宗室、驸马、宫女等三千余人,以及无数工匠、艺人、学者、僧道,被如驱牛羊般押解北上。同时,汴京府库一百六十余年的积蓄,包括金银、绸缎、珍宝、文物、图籍、天文仪器、仪仗法物……被洗劫一空,装载了数千辆大车,源源不断地运往苦寒的北方。
“靖康之耻”,成为烙印在每一个宋人心头,永难愈合的伤口。
---
南宋肇建,风雨飘摇
· 五月,唯一幸免于难的皇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仓促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新朝廷如同惊弓之鸟,根基薄弱,人才凋零,面对强大的金国,唯有不断南逃。消息传到扬州,人心惶惶,无数士民开始自发南渡。
---
兰台决断,南渡定策
汴京陷落的消息传来时,墨兰在兰台静坐了一夜。翌日清晨,她召集所有核心成员,做出了关乎家族命运的重大决策。
1. 全面南迁,以避锋芒:
· “金人锋芒正盛,扬州地处要冲,不可久留。”墨兰语气决绝,“韩府、盛家核心成员,格物院核心工匠、学者,以及所有‘灰蟒’、‘潜蛟卫’骨干家眷,即刻分批秘密南迁。目的地——福州。” 她选择福州,是因那里靠海,便于与海外基地联系,且远离主战场。
· 林噙霜展现出惊人的组织能力,内宅在她的指挥下,贵重物资、核心人员名单、机密文件被打包整理,井然有序地开始转移。
2. 保存火种,转移核心:
· “长榆,你携明蕙,带领格物院最核心的匠人与资料,直接前往澎湖基地。那里的工坊和学堂,将是我们未来的根基。” 墨兰将海外基地的指挥权正式交给了弟弟夫妇。
· 她将大部分能够动用的金银细软,通过早已建立的秘密渠道,源源不断运往海外。她要确保,即使大陆基业受损,海外的力量依然能够蓬勃发展。
3. 韩络的抉择与墨兰的布局:
· 韩络作为旧臣,面临忠君与家族的两难。墨兰与他深谈:“夫君,新帝暗弱,朝廷南逃自顾不暇。我们此时若举家追随,不过是徒增累赘,甚至可能成为朝廷向金人妥协的牺牲品。唯有保存实力,方能图谋将来。”
· 最终,韩络以“年老多病,不堪奔波”为由,拒绝了新朝廷的征召,决定与墨兰一同南迁福州,但在名义上,仍对南宋朝廷保持臣属姿态。墨兰则暗中命令部分“灰蟒”精锐,混入南逃的军民中,一方面保护重要人物(如一些她看好的忠臣良将之后),另一方面也借此机会,将情报网络向南延伸。
---
海外聚力,方舟初成
就在中原大地陷入血与火的混乱之时,墨兰的海外基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 人口与技术:大量从中原逃出的、有一技之长的难民(工匠、农夫、医者、读书人)被“陈氏商队”和“灰蟒”暗中引导,接应至澎湖、琉球乃至更远的基地。格物院在海外得以不受干扰地全力运转,军工、造船、农业技术飞速发展。
· 军事力量:新型“镇远级”炮舰开始下水巡航,“神机三眼铳”开始小规模列装“潜蛟卫”。墨兰甚至授意,可以有限度地接纳一些与金人有血海深仇、溃散后不愿南逃的宋军精锐,加以整训,成为海外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 经济独立:通过海外贸易、自身工农业生产,墨兰的海外体系在经济上已能实现大部分自给自足,并不完全依赖大陆。
---
山河破碎,火种深埋
建炎元年的冬天,墨兰站在即将离开的扬州兰台窗前,回望这片她经营了数十年的土地。城外,是仓皇南渡的人流;北方,是沦陷的故土和正在受苦的同胞。
韩络站在她身边,神色复杂:“夫人,我们这算是……弃国而逃吗?”
墨兰收回目光,眼神坚定如磐石:“不,夫君。我们这是为国存续。玉玺可失,帝统可绝,都城可陷,但只要文明的火种不灭,复国的希望就永远存在。”
她握紧了拳,看向东南方的大海。
“金人能夺走我们的土地和财富,却夺不走我们藏在海外基地的图纸、舰船和决心。今日的退,是为了来日更有力的进。”
国虽破,山河精神犹在。兰台之志,已跨越重洋,在新的土地上,悄然生根。
(第508章 完)
喜欢综影视:青莲渡请大家收藏:()综影视:青莲渡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点击弹出菜单